西咸新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报道之手工技艺篇

在教育的广袤天地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宛如璀璨星辰,照亮着莘莘学子的成长之路。西咸新区充分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涵盖民间艺术、传统体育、手工技艺、茶文化、战鼓文化、戏曲文化、传统音乐等多个领域,使校园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让学生们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茁壮成长,为教育事业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

超轻粘土创作

西咸新区沣东第九小学创新性地将超轻粘土创作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并将其纳入美术课以及社团活动之中。学校专门设置了 “传统文化粘土工坊” 课程,详细介绍多种主题的文化内涵以及相应的制作方法。

学生们的作品不仅通过校园活动进行展示,学校还利用多种渠道广泛宣传相关知识。在创作过程中,学校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化背景,积极鼓励学生创新,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此外,这一课程还与多学科相融合,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文化自信。

竹编工艺

西咸新区沣西实验学校积极开展非遗竹编课程。该课程融合了多种文化理念,旨在系统传授非遗知识,增强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同感和审美认知,着力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课程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对编织概念的了解等诸多方面。实践活动也颇为多样,编织大赛便是其中之一。在评价方式上,充分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且,该课程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难度逐步提升,涵盖了草编、竹编、藤编、绳编等不同类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深刻体会到了创作的乐趣,比如在纹样学习后,他们积极设计新纹样,对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也与日俱增。

黑陶制作

西咸新区秦汉阳陵小学充分利用其地理优势,特意邀请了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五陵塬黑陶制作技艺》的第十一代传承人刘建利老师,为学生们传授黑陶技艺。

学校还开设了陶艺社团,并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低年级的学生主要在锻炼创造力,而高年级的学生则深入学习黑陶的历史以及制作工艺。学生们在与泥巴的亲密接触中,充分体验到了其中的快乐。如今,已有部分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相关技法,能够独立完成陶艺制作。六年级的学生薛紫晨满心欢喜地表示:“在制作黑陶的过程中,我仿佛穿越了时空,深切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为自己能够传承这一技艺而感到无比自豪。”

马勺画艺术

西咸新区沣东阿房路二校的马勺社团洋溢着蓬勃的活力。社团活动伊始,老师们先为同学们悉心讲解马勺的历史渊源及其独特的绘画风格。在充分了解相关知识后,同学们满怀热情地拿起画笔,在马勺上精心绘制绚丽多彩的图案。京剧脸谱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神话传说中的奇幻故事、民间风俗里的独特元素等,皆成为同学们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源泉。参与马勺画创作的六年级三班马紫妍同学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当我在马勺上描绘神话人物时,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进行着一场奇妙的对话。能够将古老的故事通过自己的笔触展现出来,真是趣味无穷,这也让我对传统文化油然而生更深厚的敬意。”

皮影艺术

西咸新区沣东高新学校在 2016 年创立了“艺动光影”皮影社团。社团邀请专业的皮影艺术传承人前来指导,将皮影艺术纳入校本研究体系。在社团活动里,大力鼓励学生进行皮影创作并演绎经典剧目,让学生们深度领略皮影艺术的精髓与魅力。

不仅如此,学校还以多种形式推广皮影艺术,通过举办各类展览活动,全方位地展示皮影艺术的独特魅力,使更多人有机会深入了解这一传统艺术瑰宝。学校的老师们也在皮影艺术的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精心总结出极具特色的皮影课例,撰写相关论文,并积极参与有关皮影艺术传承与发展的课题研究,多管齐下,有力推动了皮影艺术在校园内乃至更大范围内的传承与发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动力。

西咸新区沣东七里镇第一幼儿园巧妙地将皮影戏融入幼儿教育体系之中。在班级里精心创设了独具特色的皮影区角,这里成为了孩子们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小天地。孩子们亲自动手制作影人,在这一过程中,他们需要发挥想象力,构思影人的形象与色彩,锻炼了动手实践能力;而在表演皮影戏时,孩子们要为角色配音、编排情节,这极大地促进了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使其能够更加自信、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情感。

更为重要的是,孩子们在光影交错之间,内心深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豪感也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增强,一颗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就此在幼小的心灵中悄然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