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60岁以上和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远远超过10%和7%的国际标准,早已步入老年型社会,未来对养老服务设施的需求将逐步增大。日前,《西安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2018~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出台,西安市将大力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努力把西安建设成为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幸福生活的美好城市。
目标:各区县至少建设1所公办机构养老设施
近期目标2018~2021年,根据西安市老年人口结构和老年人口发展趋势,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融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全市养老服务设施覆盖100%的城市社区和80%的农村社区。每千名老人拥有社会养老床位不低于45张。其中护理型床位占养老总床位数不低于40%,社会办养老机构床位数比例达到80%。
远期目标2022~203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相融合、城乡一体的养老服务体系。积极推进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和老年人健康档案管理工作。全市养老服务设施覆盖100%的城市社区和100%的农村社区。每千名老人拥有社会养老床位不低于45张。其中护理型床位占养老总床位数50%以上,社会办养老机构床位数比例达到80%以上。各区县至少建设1所公办机构养老设施,确保政府托底功能。每个街办至少建设1所综合性养老服务设施,确保基本养老服务功能。
措施:形成四级养老服务设施体系
据了解,西安将构建以公共养老服务设施为基础,产业化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结构,养老设施和养老服务覆盖城乡、覆盖全部老年人,形成市、区县、镇街和社区(村)四级养老服务设施体系。
《规划》明确,至2030年,全市共规划建设养老服务设施262处,用地面积约242公顷,机构养老床位数约8万张。
市级养老服务设施主要包括大型区域性机构养老设施、大型老年康复设施、老年病专科医院等服务设施,服务全市老年人。规划市级机构养老设施7处,用地面积约42.4公顷,床位数约1万张。其中,新建养老设施2处,分别为西咸新区第一社会福利院和西咸新区第二敬老院。现状改造提升5处,分别为西安曲江老年公寓、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市第二社会福利院、西安工会老年护理院、西安曲江康复养老院。
创新:探索创新“时间银行”养老模式
《规划》提出,西安将推进“嵌入式”养老模式,探索创新“时间银行”养老模式。记者了解到,所谓时间银行,是让年轻人、准老年人以及身体健康的老人利用闲暇时间参与公益服务,采取“时间储蓄”的方式,倡导“服务今天,享受明天”的理念,当自己遭遇困难时就可以从中支取“被服务时间”。
另外,西安市将以老年人全科医生签约、健康档案建设和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等制度建设为保障,形成半自理老人协助就医,失能老人上门就医,医保、合疗与养老服务设施无缝对接的医养结合模式。同时,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科技:打造高效、便捷、安全的“虚拟养老院”
运用互联网、通信网、物联网和大数据管理等技术构建起市、区县、镇街、社区(村)四级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建设西安市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信息平台具有资源整合、监督管理、统计分析等功能,可实现养老服务供给侧和需求端的高效对接,利用科技信息手段提升西安市养老服务质量。重点推进老年人健康管理、紧急救援、精神慰藉、服务预约、物品代购等服务,开发更加多元、精准的私人定制服务,打造高效、便捷、安全的“虚拟养老院”。
完善城市、社区无障碍通道等设施,推进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增加老年人活动中心、绿地、广场等设施,打造老年人友好型城市。记者 张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