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陕西日报刊发《西咸新区:企业科创点燃“两链”融合新引擎》,聚焦新区紧抓“两链”融合,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为发展目标,为辖区科研企业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全力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3月10日,在陕西正元环保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陶粒试验室,产品研发员吴伟正在专注地检测一黄一灰两颗差不多大小陶粒的性能。
“黄色是烧结的,灰色是免烧的,这两种陶粒主要原料都是燃煤电厂产生的粉煤灰。试验目的是通过对两种工艺的研究,摸清影响陶粒强度、堆积密度等性能的主要因素。”正元环保总工程师王巍说。
正元环保是西咸新区新培育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之一。近年来,西咸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我们紧抓‘两链’融合,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通过全要素培育、全链条服务、全周期保障,实现了‘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的科技类企业良性发展,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西安市委常委、西咸新区管委会主任康军表示。
全要素培育: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申请发明专利7项、授权发明专利2项、参加省级以上重点项目4项、在全国设立5个实验室……在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的第一年,作为秦汉新城生物医疗科技研发公共服务平台首家入驻企业,西咸新区予果微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交出了这样一份成绩单。
生物医疗科技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是由秦汉新城管委会投资,委托第三方运营的生物医药类企业服务平台。平台依托标准化共享实验室探索开展的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持有人制度,正是予果微码取得长足发展的关键所在。
“以持有人身份申请医学检验资质,手续减少了40%以上,获批时限缩短了1.5年,成本减少了50%左右,创业团队能够将更多时间、精力和资金投入技术研发中。”平台运营方、西安慧聚生物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负责人叶绿春说,持有人制度试点以来,生物医药企业领域创新创业门槛大大降低,目前,16家生物医药企业入驻平台,2020年营业收入达到3500万元。
为不断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西咸新区建立科技型企业培育库,“一企一策”促进技术、资金、人才、项目等要素向入库企业集聚,打造科创企业成长“加速器”。
孵化一个,培养一个,壮大一个
2020年,西咸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13%
全链条服务:加速校企产学研融合发展
新企业求发展,老企业谋突破。随着创新创业要素加速聚集,科技创富需求也越来越明显。
在秦汉新城周陵新兴产业园,西安交通大学与咸阳亚华电子电器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高能陶瓷电阻器等项目的研讨正在进行。
尽管双方共同研发的第一代电阻器距离投产达效还远,但亚华电子摆脱外国设备技术“卡脖子”的现状已经近在咫尺。
针对亚华电子的需求,2020年7月,秦汉新城工信局邀请西安交通大学专家与亚华电子负责人进行了面对面精准对接。2020年10月27日,西安交通大学与亚华电子正式签约,共同开展高能陶瓷电阻器研发等技术攻关。
搭建科创要素融通平台,实行“一对一”保姆式服务……根据企业科研的难点堵点,西咸新区科技主管部门铺路搭桥,从需求到研发,从资金到技术,从生产到销售,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壮大提供全链条服务。2020年,西咸新区开展10场“产学研金”协同创新活动,帮助19家企业与12家高校达成33个项目合作,加速产学研融合发展。
全周期保障:形成科技创新创业新生态
日常规单检5万人份、应急混检50万人份,最快4小时内出具检测报告……2020年9月,依托陕西佰美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专家团队组建的西咸新区区域医学检验中心“风东实验室”,在沣东新城西咸区域医学检验中心揭牌。这意味着中西部地区规模最大、检测能力最强的核酸检测实验室上线投用。
不仅能高效完成核酸检测任务,还能参与多种疾病检测检验与科学研究,“风东实验室”成为陕西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科技资源,佰美基因也在科技创新创业生态构建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为了促进科创企业稳步发展,西咸新区建立“新区—新城—企业”联动机制,科技主管部门深入企业宣讲科创政策,听取发展诉求,协调解决方案,并先后出台多项奖补政策和扶持政策,加快创新资源更多更快流向企业,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全生命周期的多重保障。
得益于全面优化的扶持政策、真金白银的奖补措施,西咸新区不仅有效促进了新技术、新业态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也进一步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价值的步伐。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生命线,通过不断地自我突破,构建创新创业的新生态,助力西咸新区不断追赶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