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 “双减”工作在秦汉(一)

秦汉新城认真落实“双减”政策,通过多措并举,不仅为学生减轻负担,更为其成长铺设多元跑道,让每个孩子的潜力在减负中激活,于广阔的天地间绽放异彩。今天给大家带来秦汉新城三所学校“双减”工作的实践。

西咸新区秦汉马家堡小学

绿茵场上、“筋”彩无限——为普及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让更多的孩子从中获得快乐,马家堡小学开展皮筋操比赛活动,不仅展现出学生的个性,点燃了学生的激情,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劳动砺心智、实践促成长——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马家堡小学开辟“劳动基地”,组织学生开展多项实践活动。劳动实践阵地,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劳动、体验、学习的平台,在校园中营造了浓厚的爱劳动、勤劳动、乐劳动的氛围。

打造悦享课堂、落实核心素养——为贯彻新课标理念,探索新课标落实的有效路径,马家堡小学开展“微型课”教学诊断活动。“双减”下的悦享课堂,学生交流探讨不亦乐乎,师生评价反馈恰到好处......在探讨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西咸新区秦汉陵召中心小学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皮影魅力——一窗砂纸,演绎古今传奇!在皮影社团里,老师指导学生通过看、说、画、玩等环节,学习皮影相关知识,学习制作、操演等,沉浸式感受皮影艺术的魅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让传统艺术的花朵在校园中绽放光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剪纸艺术沁心灵——“一剪之巧夺神功,美在人间永不朽”。剪纸,作为传统的民间艺术,不仅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而且富有浓郁的生活情趣,因此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在剪纸社团课上,老师带领孩子们走进了中国的传统艺术——剪纸,在剪纸的世界里旅行,一起体验剪纸的乐趣。课堂上一张张可爱的笑脸,一双双小手,一张张彩纸,一把把剪刀,托起了孩子们对剪纸的热爱,让孩子们感受到剪纸文化的魅力!

戏韵芬芳、传承经典——秦腔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中国最古老的戏剧之一,在三秦大地更是深受喜爱和传承。为传承弘扬戏曲文化精髓,培养学生戏曲素养,营造校园戏曲文化氛围,推进戏曲艺术振兴发展,陵召中心小学在课后服务活动中成立了“小梅花”秦腔社团。“手眼身步传神韵,唱念做打皆功夫。”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已学习并基本掌握了戏曲的“手、眼、身、法、步”等基本功。秦腔艺术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学习戏曲已成为一种新时尚,在校园里蔚然成风。

丝竹雅韵、悦人心弦——“飘逸云烟曼妙声,空蒙山水籁天音”。葫芦丝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音色优美、音乐表现能力极强的民族乐器。陵召中心小学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后服务中开设了葫芦丝社团。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认识了葫芦丝,了解了葫芦丝的起源,掌握了演奏的正确手型和良好的气息运用。如今学校已组建了百人葫芦丝演奏团,《月光下的凤尾竹》《万疆》《龙的传人》等优美的乐曲荡漾在校园上空。

鼓韵飞扬、助力成长——“腰鼓声威撼谷坡,恢弘气势大风歌。”腰鼓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一种流传于民间的传统群体艺术,是我国民间艺术中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学校开设的“鼓韵飞扬”腰鼓社团,极大地调动了师生的兴趣,孩子们在老师的口令指挥下,舞动红绸,旋转跳跃,个个神采飞扬,敲出了自信,舞出了欢乐。

西咸新区秦汉北舍小学

走近科学、放飞梦想——为进一步了解科学、热爱科学,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北舍小学举办第三届校园科技节系列活动,学生踊跃参加,家长广泛支持,营造出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特色作业、寓学于乐——北舍小学各任课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尊重孩子个体差异,切实改变以知识再现、概念记忆、机械训练、模仿重复为主的单一的传统作业形式,逐步实现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设计出符合本校实际的个性化作业,给孩子提供学生特色作业的展示平台。

亲子共读、引领未来——春光美如斯,正是读书时,阅读,能给孩子带来无限的乐趣。热爱阅读可以改变孩子的一切,使孩子受益终身。学校邀请全体家长与孩子同阅、与孩子共读,共赴一场书香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