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台街道:“选育带用”壮青苗 扬帆起航为基层

为有效破解村(社区)干部队伍“力量不足、后继乏人”等突出问题,钓台街道积极探索“选、育、管、用”工作长效机制,精准发力,认真实施“青苗”工程,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村(社区)后备干部队伍,为基层治理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精心优“选”。严把程序关,通过民主评议、资格初审、专题研究等环节,层层选拔、择优推选,选出23名政治素质好、干事本领强、文化程度高、综合素质强的村(社区)后备干部,平均年龄在33周岁,均为大专以上学历,中共党员占比74%。

悉心培“育”。将村(社区)后备干部统一入库管理,街办层面建立村(社区)后备力量成长档案,做到“一人一档”提级管理;组织后备干部跟岗锻炼,鼓励后备力量积极参与基层党建、产业发展、矛盾调解、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锤炼扎实的基本功。对纳入新区培养范围的后备力量,参与新区“育苗培优班”进行集中培“育”。

传帮“带”教。街办建立“1+N+1”(即:1名后备干部+轮岗锻炼组办负责人+所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结对帮带机制,从街办包村(社区)干部、村(社区)“两委”干部等工作经验丰富的党员干部中,为每名村(社区)后备干部确定一名帮带辅导员,开展结对工作,全面提升村(社区)后备干部的工作能力和实践本领。

优先推“用”。对后备干部实行严格的跟踪考核,准确掌握后备干部在工作能力、服务群众等各方面表现,对表现不佳的进行动态调整,对实绩突出、德才兼备、群众公认、人岗相适的后备干部,优先将其列入村(社区)“两委”干部推荐人选。

下一步,钓台街道将进一步加强已入库村、社区后备干部的培养锻炼,动态优化后备干部人选,真正把一批有知识、有才干、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吸纳到村(社区)干部队伍中来,为基层增添活力,注入新鲜血液,助“青苗”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