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汩汩清流润民心 ——西咸新区全面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侧记

记者 侯燕妮

6月14日5时30分,晨光熹微,西咸新区泾河新城新庄村供水站管理员马建权准时来到村子东头的供水站。

开深水泵、打开阀门、开启微电脑,他熟练地完成这套操作流程后,Ro反渗透膜水处理设备启动,随后,经过处理后的净化水,通过地下供水管网输送到新庄村家家户户。

1个小时后,村民马建华起床了,他先拿起煮茶器到院子里接上净化水,熬上茯茶,再打开旁边连接着井水的水龙头洗漱,开始迎接新一天的生活。

“嗯,真香。”马建华呷一口茶,不由得感慨。

告别苦咸水 喝上甘甜水

新庄村位于渭河以北旱塬地带,世世代代吃井水。最初全村人围着一口井挑水,后来各家各户自己打井,用水虽然方便了不少,但是井水还是原来的苦咸水,烧水壶里的水垢从来没洗净过。

马建权69岁,马建华75岁。他们大半辈子饮用“高氟水”,对身体造成明显影响:牙齿发黄、松动。

“水的问题不解决,就谈不上脱贫。”2017年,泾河新城管委会投资近600万元,下决心改善新庄村的饮水安全问题。

2018年8月,净水设备开始试运行。同年底,新庄村这个西咸新区唯一的贫困村也彻底脱贫了。

马建权干过水电工,对机械比较熟悉,村上聘任他为供水站专职管理员。“这套设备经过五级过滤,相当于一个大型净水器,一天能净化105吨水,足够村里1038人生活使用。24小时供水,一个季度下来一家只要花十几元钱。”

足不出户就能喝上纯净水。如今,老哥俩和乡亲们“苦尽甘来”,甘甜、干净的水滋润着大家的心田。

泾河新城有133平方公里,55个行政村,约12.6万农村人口。除拆迁村组外的37个村组约7万人的饮水问题同样迫在眉睫。

“从2017年开始,泾河新城着力解决农村饮水问题,提出发展城乡供水一体化模式,将农村用水优先接入市政供水水源。市政供水水源暂时覆盖不到的区域,以改建或新建农村饮水工程的方式解决,等市政供水水源覆盖到位后再全部接入。”泾河新城水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范金锋说,分布在泾河两岸的3个城乡一体化供水试验站已陆续投入使用。

2019年,泾河南岸高庄镇7个村约2万人第一次用上安全放心的市政自来水,彻底告别了千百年来使用地下苦咸水的历史;今年底,投资1亿元的泾河北岸供水工程也将完工,5万人会因此受益。

因地制宜 进村入户

6月15日11时,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太平镇太平堡村村民王团信开着蹦蹦车来到离家500米处的太平堡村集中供水点取水,18.9升的净化水桶接满后,水卡一刷自动扣去1元钱。两年来,他每隔两天就要来取一次水。

“太平镇已经实现自来水入户全覆盖。根据人口居住密度、净化水的供水方式分为供水入户和集中取水。村民取水来回超过20分钟,我们就直接铺设管道入户。”太平镇副镇长王武安说,像太平堡村这样的净水设备在太平镇的16个行政村共安装了18套,现在已全部完工。

截至目前,西咸新区已累计投资约1.4亿元,在170个村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为确保从“源头”到“龙头”的供水安全,西咸新区每年对农村供水工程出厂水质和管网末梢水质进行监测,已累计监测水样约1300份。新区新城两级农村饮水监督电话和邮箱,在官网和水站公布,群众反馈渠道畅通。

从“喝上水”到“喝好水”,西咸新区下辖的5个新城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农村安全饮水运营管理新模式、新机制,城乡供水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大大提高了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

记者手记

做足“水文章” 答好“民生卷”

侯燕妮

吃水难、吃水不安全问题,曾世世代代困扰着生活在渭北旱塬地带的乡亲们。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事关农民生活、农村发展,是农村重要的公益性基础设施。解决农村人口饮水问题,不仅是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

从“喝上水”到“喝好水”,各级政府真抓实干,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水文章”,乡亲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更重要的是鼓舞了大家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发展民宿、办好采摘节、延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采访中,乡亲们畅想着、规划着未来的美好生活,眼睛里闪烁着希望的光。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各级干部要把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4年免费资料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