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晚报: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特色产业齐发力 保质保量兑现脱贫承诺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也是交出脱贫攻坚“答卷”的收官之年。

为保质保量兑现脱贫承诺,西咸新区泾河新城不断健全产业扶持机制,制定产业扶持政策。通过产业引导、政策支持、金融扶持等措施,让具备条件的贫困村培育发展优势特色产业,让每个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有稳定增收渠道,实现新城贫困群众产业扶持措施全覆盖。

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泾河新城以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为重点,以增加贫困户收入为核心,为贫困户找准帮扶项目和帮扶措施,把发展产业作为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壮大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

实施产业扶贫,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迫切需要。泾河新城高度重视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发挥产业扶贫带动作用,新庄村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2019年年初,新庄村和西咸新区咸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进行产业扶贫试点,有效带动村内贫困人员务工,增加贫困人员收益。年底,咸恒基地将苗木种植试点扩大到50亩,进一步加强合作。

泾河新城的扶贫干部努力探索建立长效增收机制,发挥龙头产业的带动作用,同时,注重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2019年,泾河新城和5家茯茶企业签订合同,带动158户贫困户线上销售茯茶,借助电商平台,几名残疾贫困群众实现了就业增收。

今年,泾河新城还规划在新庄村集体经济中增加设施农业板块,种植大棚蔬菜,打造绿色有机品牌,在泾河边上,“种”出致富的新希望。

政府+公司+合作社

创新模式实现双赢

“育苗省工省力,省水肥,收益大,利润高,还解除了农户销售难题,不用担心市场奉献,可以直接带动整个乡村的经济发展。”咸恒农业负责人曹玉霞说,“这种政府+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是双赢模式,为企业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了新模式,也为企业在此地长久发展也找到了依靠。”

“从2019年高庄村集体合作社成立后,种麦子、开面店、开磨坊这块已经成熟,但仍要不断寻求新项目。”泾河新城高庄镇高庄村支部书记杨小健这样说,前期通过新城的各方面的帮扶政策,村里的26户贫困户现在只剩下了9户。为了能为贫困户长效增收,解决他们稳定的收入来源,产业嫁接村集体经济的模式在泾河新城开始了逐步的尝试。2020年,杨小建决定发展苗木种植,栽培咸恒青砧苗木50亩,距离高庄村不远的新庄村也种了50亩。咸恒农业共为两个村免费提供80万株幼苗,价值400万,幼苗成熟后,公司直接回购,预计明年将为两个村产生总收入达到80多万元。

咸恒农业委托种植产业扶贫项目的建成,创新发展了泾河新城农村区域特色农业——育苗的新型产业模式,打造当地农业经济品牌。合作育苗的产业带动,极大地提升当地特色农业,使当地产生以繁育苹果砧木苗为特色的种植经济品牌,还可以带到培养提高农民育苗技术水平,成为高水平的职业农民,带给周边群众工作机会,增加当地村民收入。

兴产业稳就业

点燃脱贫希望之火

“陕西百年新业纺织品有限公司为我提供了缝纫技术培训,让我掌握新技能,能够依靠自己的双手挣钱养家,我有信心,我们家未来的生活肯定会越过越好!”泾河新城泾干镇双兆村58岁的贫困户张雪亮这样说。

“社区工厂”的创建,不但解决陕西百年新业纺织品有限公司用人难问题,提升产能;也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就近就地脱贫致富的途径,为贫困户增添稳定的家庭经济收入,增强贫困人员脱贫致富的信心和能力。陕西百年新业纺织品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就业扶贫社区工厂后,已有4名残疾人通过量身定制缝纫技能培训顺利就业。

泾河新城充分利用公益性岗位和就业扶贫社区工厂等,打出量身定制和稳岗就业的“组合拳”,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的互惠联营模式,帮助有劳动意愿和能力的贫困残疾人通过产业扶持实现脱贫,帮助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残疾人通过分享产业扶持项目收益增加收入。

拓路子再“造血”

夯实产业决胜脱贫

“种油料作物,1亩地政府给600元补贴;从春天到秋天,地里开满了油菜花和向日葵花,光是发展乡村旅游,就能给咱带来挣钱的机会;等到油料作物成熟,榨了油,卖商品油,又能挣一笔钱;发展好了,咱村上的股份经济合作社有了收入,还能给大家分红,咋不比种小麦强!”泾干街道扶贫办主任何海龙说。

2019年10月开始,泾河新城泾干街道姚坊村、马庄村和樊家村引导村民进行油料作物种植,以村股份集体经济合作社为实施主体,先种油菜,等到油菜成熟收割后,再种油葵,更好地使一二三产业在万亩油料种植扶贫基地融合。去年以来,泾河新城加大对这3个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道路景观和乡村环境卫生,为发展乡村旅游创造条件。今年春季,泾河新城还在这3个村引导6户群众办起了农家乐,服务前来赏花的游客。从麦田翻绿浪,到花田落金黄,万亩油料种植扶贫基地带给村民们的变化才刚刚开始。

产业是发展的基础,是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脱贫攻坚决胜年,泾河新城要在“输血”的同时壮大发展特色产业,进一步提升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造血”能力,不断夯实产业扶贫根基,实现更扎实、更稳定、更有质量的脱贫。

记者牛凌

2024年免费资料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