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网:冯奎:西咸新区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做大做强引擎力量

2024年免费资料大全

(冯奎)

10月13日下午,以“展望‘十四五’,共话国家级新区新未来”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创新发展论坛举行。围绕国家级新区开发建设的现状,与会专家学者建言献策,共话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

作为我国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如何把握政策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城市和小城镇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新城新区发展报告》主编冯奎研究员在接受采访时建议,西咸新区要紧紧抓住发展方式转变的这一主线,在产业发展、空间优化、体制创新和对外开放方面着力,把西咸新区建设成为“一带一路”向西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科技创新型要素汇集

新区“5+1”结构具备规模

冯奎表示,地处西安、咸阳两市建成区之间的西咸新区,客观上讲在建区之初缺少一个非常成熟强大的城区来依托,原有产业基础薄弱,管理体制较复杂,在发展上面临比较大的挑战。不过这几年,西咸新区还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论坛举办地秦汉新城为例,一个直观的感受就是车流、人流量密集,说明城市人气旺了。近年来,西咸新区在产业制造方面聚集起更多能量,包括高端制造业、科技小镇、高校等,科技创新型企业和高端制造人才越来越多,这些成绩令人振奋。

在空间方面,冯奎认为西咸新区“5+1”(5个新城+1个能源金贸区)结构已具备形态和规模,各新城主体功能清晰,功能组团之间已经形成差异化组合。冯奎认为,以功能组团形式进行新区的空间布局,这在国家级新区是有特色的,符合西咸新区的发展实际,有利于克服可能存在的“城市病”问题,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体现。

凸显定位和主体功能

在创新中寻求差异化发展

冯奎认为,西咸新区要在大西安、关中-天水经济区以及向西开发中发挥作用,面临的核心挑战就是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核心引擎力量。转变发展方式是西咸新区定位特色,这既是约束,又是路径。

要成为西部开发新引擎,西咸新区必须要有较大的经济总量,才能进一步带动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冯奎认为,一是要积极寻找新型、符合未来方向的产业,例如信息技术、绿色低碳、高端制造业,形成产业体系。二是要对创新性不强、污染较高、发展后劲不足的一些存量产业予以坚决化解和削减,为新产业进入腾出空间。三是要发挥教育与科技的优势。西安市教育、科技力量雄厚。科技、人力、产业、金融资本、环境在西咸新区处于一个加快融合的好时期,如果把西咸新区变成科技港、人才港、知识港、创新港,西咸新区就具有了创新发展的系统优势。四是应该在国家战略布局中寻求差异化发展空间,战略性地布局总部型、平台型产业,扩大辐射范围,成为发展要素的聚集区,服务于西部开发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

在西咸新区5个新城发展方面,冯奎认为,各新城要突出定位和主体功能,提升产城融合水平。5个新城既要具有现代化城市的高端要素功能,又要保持本真的优美环境。这其中,几十个特色小镇具有独特的地位与作用,它们是西咸新区发展的一颗颗“明珠”。但要注意特色小镇不能做低了,而是要朝着小而优、小而强的高端化方向发展,这些小镇还要注意紧密联结,形成创新“阵式”。此外,应加强新城之间联动和决策协调机制的创新,发挥好国家、省市作用,建立高效运转的协调机制。新城要发挥市场化机制和企业家作用,推动发展各类联盟机构、行业组织,让企业走向前台,推进人才、资金的流动。

与其他国家级新区加强互动

在竞争中发挥独特价值

在谈到西咸一体化时,冯奎表示,一体化本质就是要素之间无障碍的高效流动。西安、咸阳两市通过建立多层协调协商协作机制,推动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生态保护、社会发展的共建、共享、共治,这本身就是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冯奎认为,一体化发展有个培育过程,根据西咸新区的实际,既需要行政方面强有力的推动,长远而言还是要靠市场经济力,要让市场力量之水漫过行政边界的“田埂”。

冯奎还建议,西咸新区要加强与其他18个国家级新区的互动,如与浦东新区对接,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产业链条延伸;与重庆两江新区的联动,打通陆海新通道等等。总之,西咸新区已经走在发展方式转变的轨道上,需要立足于自身的独特价值,持久发力,打出具有竞争力的“西咸牌”。(记者 李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