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人们集聚和生活的地理空间,随着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城市由单一功能和形态逐渐演化为多功能的文化及地域复合体。城市,被时代赋予更多内涵。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进一步阐释了人们对现代城市的期望,即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内涵;城市形态、功能和文化创新,更是持续改善人居环境的时代命题。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时指出,要充分发挥西咸新区作为国家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试验区的综合功能,进一步指明了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的发展定位。
西咸新区是第7个国家级新区,也是全国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被赋予打造“西部大开发新引擎、向西开放重要枢纽、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支点、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范例”的重大使命。西咸新区怎样创新发展?如何有效践行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宜居城市
凸显“以人为本”理念
“一个理想的城市,必须从城市的起源说起,而城市的起源,就是人聚集在一起,即党中央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建设城市,让人的生活更方便,就是一个理想的城市。”在首届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西咸)国际论坛上,国务院参事、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如是说。
以人为本,让城市发展为人服务,建设以人为中心的城市,是仇保兴眼中现代城市的模样,更是城市创新发展的应有之义。可居住、包容地居住、富人穷人都能得到尊重,核心字义即“宜居”。西咸新区在发展伊始,就把生态宜居建设摆在了重要位置。围绕建设森林城市、公园城市,西咸新区持续突进全域建绿、见缝插绿、立体增绿,“多节点”布局区域内湿地、湖泊、公园以及楔形绿地等生态绿地板块。生态环境方面,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渭河、沣河、泾河等45条河流加快治理和修复;在宜居环境方面,制定实施包含815个项目的宜居环境三年建设计划,“15分钟便民服务圈”全域布局、加快建设;华润万象城、宜家家居、赛特奥莱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和136处各类商业网点建成运营,星河湾、花间堂等高品质酒店陆续营业,诗经里、茯茶镇、大秦文明园等成为群众休闲旅游新热点。“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正在西咸新区有力践行。
狠抓城市品质提升
“大西安新中心”彰显新形象
“大西安新中心”是西咸新区新的发展定位。围绕这一定位定位,西咸新区高标准推进城市规划建设,高起点编制规划,秉承世界眼光、国际标准、西咸特色、高点定位,邀请国际一流团队参与新区规划设计,构建了大开大合、点状布局、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布局,坚持以生态红线、水资源底线框定开发建设边界,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并在全省首家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探索推行“开发单元”综合规划,做到了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再开发。
记者了解到,在城市建设方面,西咸新区制定出台包括居住、办公、工业、仓储等各类建筑的城市建设品质标准体系,按照一百年不落后的原则,制定了严格的建设项目质量管控标准,明确了写字楼、住宅楼、产业园区、物流仓库等不同建筑类型的建设品质标准,把高品质、低密度、高绿化率要求落实到每一个项目上,确保城市品质有效提升。
优化管理体制机制
让服务“触角”延伸到基层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认为,区域创新中心和创新性城市要创造有一套体制机制,西咸新区做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探索很有优势,应该让发展有更多的自选动作空间和创造性发挥空间,找到因地制宜的发展方式。
在这方面,西咸新区按照“大部制、扁平化”的思路,在新区本级内设20个党政管理部门,机构数量和人员数量均不足一般地市党政机关的三分之一,形成了“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同时在全省率先探索试行街镇综合改革,调整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下沉便民服务和综合执法事项,增强了街镇保障发展、服务群众的功能,同时提高了办事效率。而正是在一系列创新理念的引领和创新举措的实践下,西咸新区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发展动能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正成为大西安的新中心、关中城市群的核心板块和引领西部发展的新增长极。
2019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西咸)国际论坛举办在即,西咸新区又将发布哪些创新成果?齐聚一堂的国内外嘉宾针对城市的创新发展还将提出什么金句良策?10月13日,让我们一起期待!(记者 李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