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千年古都,一个国家新区。沿渭河行走,大河泱泱,映衬两岸发展气象万千。构建由西安、咸阳主城区及西咸新区组成的大西安都市圈,打造大西安新中心,这是西咸新区对大西安的庄重承诺。奋进新时代,西咸新区的发展与国家战略紧密相连。2014年,经国务院正式批复,西咸新区成为我国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这座国家级新区逐渐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枢纽、西部大开发的新引擎以及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范例。奋进新时代,创新城市发展方式深入城市每处细节。生态文明理念落地生根,形成生动实践。海绵城市、地热供热系统建设成为全球生态实践的创新范例。河流蜿蜒、绿林傍行,绿色城市格局清晰可见。奋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汇聚磅礴力量。西咸新区充分发挥区位中心和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的双重优势,发展六大千亿级主导产业,编织现代产业体系,聚力打造陕西“三个经济”的先行区,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短短8年间,西咸新区迅速蝶变,成为助力陕西追赶超越的强劲增长极。
践行新发展理念 描绘西咸新画卷
西咸新区正青春。西咸新区高举创新城市发展方式旗帜,全力建设现代化大西安新中心,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持续改善。882平方公里土地上,一座活力新城正在加速崛起。西咸新区又很古老。渭河、泾河、沣河在这片土地上缓缓流淌,滋养了中华文明。这里有周丰镐二京遗址、秦都城遗址、西汉帝陵带等17处重要的历史遗迹。新老之间,西咸人以只争朝夕的劲头奋勇拼搏,为这片古老的土地翻开了新的篇章。2017年以来,西咸新区GDP一直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增速位列全省各市(区)前列;地方财政收入保持40%以上增长,其中税收占比保持在83%以上,总量两年翻了一番。一幅高质量发展的动人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创 新
新产业激发新动能
从2017年2月开工建设,到2019年投入使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拔地而起,成为西咸新区创新发展的新引擎:100多个国家、省、市工程研究中心及重点实验室相继落户,第一批6000多名海内外硕士、博士研究生已开学入住,未来这里将成为集校区、园区、社区为一体的智慧学镇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一带一路”教育科创中心。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西咸新区先后建设了西工大无人机产业基地、国家统筹科技资源示范基地、全国首个硬科技小镇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成众创载体49个,引进各类研发转化机构30家、创新创业团队1000多个。有了强劲的创新引擎,西咸新区大力实施产业兴区战略,先进制造、电子信息、临空经济、科技研发、文化旅游、总部经济为主的六大千亿级产业格局初步形成。两年多来,西咸新区共引进世界500强企业32家、中国500强企业40家。宝能新能源汽车、三一西安产业园、东航-赛峰飞机起落架维修、爱生无人机等项目夯实先进制造业集群;清华同方、中兴深蓝、软通动力、微软中国等支撑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盒马鲜生西北总部、阿里巴巴菜鸟网络、京东健康西北总部等项目壮大新兴产业集群;恒大童世界、华侨城欢乐谷、乐华城、洛克菲勒文化中心等项目引领文化旅游产业集群,西咸新区正在成为西部地区现代产业聚集的新高地。
协 调
主动拥抱“大西安”
按照打造与西安历史文化轴交相辉映、体现现代风貌的创新发展轴的定位,一条全长20公里的大西安新轴线正在西咸新区迅速形成。位于新轴线上的中央商务区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开发工程已全面启动建设,累计开工面积超过500万平方米,已建成104万平方米,“西部第一高楼”绿地丝路国际中心即将全面完成地下工程,纵贯新中心新轴线的地铁16号线顺利获批,即将开工,大西安新中心进入全面建设的新阶段。融合发展,交通先行。15个互联互通道路项目建成通车,西安北至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城际轨道项目竣工验收,地铁1号线二期即将通车试运营,横贯大西安东西的地铁5号线明年底有望建成通车,老百姓穿行两市一区更加便捷。目前,西咸新区产业、国土等6项专项规划与西安实现融合,基础设施、社会治理等工作纳入西安统一管理,户籍同城、社保同城、车牌照统编全面完成。
绿 色
城市融入大自然
生态环境,是一座城市新区的重要软实力。在生态文明理念下,西咸新区坚持顶层设计引领,构建“一心双轴一河五组团”的发展格局,保留272平方公里建设用地,剩余三分之二都是农业和生态用地。一张白纸好作画。西咸新区做美生态环境,取得良好成效。渭河、沣河、泾河等5条河流加快治理、修复,水质改善度连续3年位居全省前列,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较2016年改善11.2%,土壤污染防治去年考核全省第一,3年来共新增绿地超过4700万平方米。如今,昆明池、大西安城市中央公园、沣河金湾等区域的环境魅力逐步显现。与此同时,西咸新区把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纳入城市建设探索方向,全域推广海绵城市、无煤城市、绿色建筑和中深层地热供热等新技术,两年多来共建设海绵城市项目613万平方米,实施中深层地热供热项目650万平方米,为北方城市绿色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开 放
“三个经济”迈出新步伐
西咸新区紧抓“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机遇,发挥先行先试优势,勇当全省改革开放排头兵。在开放机制上,西咸新区推进自贸、服贸、新型城镇化等10多项国家级试点示范多试联动,累计形成创新案例57项,其中9项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目前全省首个自贸产业园建成运营,自贸试验区累计新增注册市场主体4676家。在开放平台上,西咸新区围绕打造“空中丝绸之路”、建设国际航空枢纽,切实做足机场文章。机场三期扩建项目正在加紧推进,空港新城获批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共引进13家航空公司区域总部和144家物流企业,2018年国际旅客和航空货邮增速居全国十大机场首位。中俄丝路创新园“一园两地”在西咸新区与莫斯科顺利开园并入选“一带一路”倡议陕西十大成果,南美商品贸易中心总部、“一带一路”进口商品展示交易分拨中心等项目先后落地,西咸新区正在成为全省“三个经济”发展的先行区。
共 享
富民惠民彰显新生活
西咸新区始终下大气力保障和改善民生。104万居民随着城市建设陆续踏上城市化的道路。代管托管以来,西咸新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近2万人,2018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4%。特别是针对被征迁群众,探索推广“征迁补偿有现金、闲置房屋有租金、商业面积分股金、区内就业挣薪金、老年生活有保障金”的“五金”制度,最大限度保障和发展群众利益。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西咸新区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累计建成保障房14万套;建成各类学校50所,新增学位4.91万个;加快建设6所三甲医院,在全省率先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分担机制;实现新区所有镇街和建制村100%通公交车。与此同时,西咸新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区唯一的贫困村已顺利脱贫,贫困群众今年年底前将全面脱贫。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累计创建绿色家园示范村100个。现代特色农业亮点纷呈,打造了金叶茯茶等一批知名农业品牌。拥抱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再谱新篇章。站在新的起点,西咸新区牢记初心使命,奋力追赶超越,努力描绘新时代西咸新区改革发展新画卷。(记者 王睿)
“三个环境”凝聚发展正能量
西咸新区把发展环境作为新区的核心竞争力,大力推进生态、宜居、营商三大环境建设,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配套功能的同时,优化政府服务,为新区发展赢得群众和企业的认可与支持。
上门服务,人到心也到今年6月,在一次银企对接会上,西安惠宁纸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宁纸业)吴会芳了解到北京银行的“科技贷”业务。两天后,西咸融资担保公司的工作人员就上门服务,为位于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的惠宁纸业解决了银行贷款担保问题,企业顺利获得1000万元贷款。惠宁纸业经过两次技术改革,初步实现生产过程废水零污染排放。得知西安要开展垃圾分类,今年,吴会芳和距离公司1.5公里处的垃圾发电厂达成资源综合利用协议,打算建立废纸综合利用产业基地。“一吨固体废弃物大约能产一吨蒸汽,一吨蒸汽能产300度电。这样一年能消化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36万吨废纸,更加节能环保。”吴会芳说,事是好事,可是没钱做。现在好了,政府把服务送上门。2018年以来,西咸新区围绕企业和群众办事难点、堵点问题,不断探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新举措——推行“3450”综合行政审批效能改革,实现一枚公章管审批;把1327项政务服务事项都放到网上办理,“一网共享”的政务服务改革创新入选2018年全国“互联网+政务”优秀实践案例50强;构建起企业生命全周期“店小二”服务体系,能够做到服务企业365天“不打烊”。在这个过程中,西咸新区多项工作实现领先:在全国首创“微信办照”,在全省率先启动“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在全省建设了第1个与省级平台互联互通的地市级政务服务平台,改革事项办件量始终位列全省第一。
科技赋能,天更蓝水更清近日,西咸新区正在大规模推广的分布式、“零排放”、无干扰地热供热系统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依托这一技术,未来,沣西新城将打造12座分布式综合能源供应站,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86万吨,减少使用标准煤32万吨,为破解北方城市清洁供热难题提供“西咸探索”。在城市发展中,西咸新区紧紧抓住科技创新的力量,让天更蓝水更清。今年5月,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的重要配套之一新渭沙湿地公园一期工程建成,免费向社会开放,西安再添新的网红打卡地。“在新渭沙湿地公园的建设规划中,我们注重水资源与城市空间、群众生活可持续融合发展。”沣西新城水务办项目主管刘文涛说,“雨污水进入人工湿地后,将通过潜流湿地、表流湿地、净水池等多种类型的水工艺处理技术进行处理,出水水质能够达到海绵城市水质标准。”作为我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已初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目标。每一处河水湖泊、每一处绿地的修复,都展示着现代技术与自然的生动结合。在昆明池·七夕公园,一个喷泉就是一个推动水流的装置;一片种植在水边的千屈菜、芦苇,就是水面漂浮物的自然过滤器。如今,优美的生态已成为西咸新区一张亮丽的名片,为 “宜业、宜居、可持续”的现代大西安新中心代言。
城市更宜居,爱上大西安早上7时30分,家住西咸新区世纪大道的梁先生准时出门,几分钟后,他在小区门口坐上361公交车,一站直达后卫寨地铁站。40分钟后,梁先生乘地铁达到位于西安纬一街的公司,开始一天的工作。傍晚7时,梁先生下班回到家中,吃过晚饭后,和家人一起在楼下的街角公园散步,享受惬意的下班时光。梁先生自称是“西咸土著”,从小就生活在这里,工作却在西安主城区。地铁开通前,梁先生每天都忙得疲于奔命。“为了上下班,我每天要开车走西三环、高新区、电子城,再到长安路。一来一回60公里的路程,碰上堵车,单趟就得2小时,还费油。”梁先生说。西安地铁1号线延伸线就从梁先生家门口穿过,最近他家小区的业主群里,大家都在高度关注延伸线何时开通运行。随着西咸一体化的加速,城市的边界在日渐消失,梁先生的日子越过越舒坦:以前要和朋友聚个餐,都要向西或者向东走5公里才有像样的商圈。而现在,随着周边小区人气的不断聚集,西咸新区衣食住行等城市功能日渐完备。更让梁先生感到欣慰的是,去年,梁先生的孩子进入秦汉清华附中就读,周边的优质教育资源让他在这里住得更安心。说起短板,梁先生说,在这里居住的人越来越多,希望能形成大商圈,这样就更方便了。近年来,西咸新区启动815项宜居环境建设项目,引进优质资源,兴建学校、医院,城市功能大幅提升,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便利、更舒适
(记者 王睿)
数读西咸
万里丝路绘宏图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全力打造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
这里是陕西与世界最近的地方——从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出发,2小时航程可覆盖全国70%的领土和85%的经济资源,3小时航程可覆盖国内所有省会城市和重要经济城市,10小时航程可覆盖“一带一路”沿线所有国家和地区。高端,是这里与生俱来的特色——以临空经济为抓手,空港新城推动陕西逐步构建起面向全球市场配置资源的临空特色高端产业体系。绿色,是这里美好生活的底色——从昔日“渭城朝雨浥轻尘”的送别之地,到今天中外人文交流开放门户,这里正在汇聚商贸、人文、休闲等众多国际化元素。70载砥砺奋进,这里锚定开放新航向,全力发展“三个经济”,立足“一带一路”,打造空中丝路枢纽,建设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
一个点 连起世界五大洋9月1日,随着飞机轰鸣,185名旅客乘坐马尔代夫国家航空公司的航班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出发,直飞马累。整个行程仅需9个小时,比原来节省了10多个小时。为开通这条航线,陕西飞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忙碌了半年的时间,这次直飞成功正是个良好开端。作为马尔代夫国家航空公司在中国的唯一合作伙伴,该公司有着更长远的目标:利用第五航权的优势,吸引更多航空公司落地空港新城。就在陕西飞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室窗外,深圳航空西安生产基地正在加紧建设。从非基地航空分公司升级为基地航空分公司,越来越多的航空公司参与到建设西安国际航空枢纽的进程中。目前,已有东航、南航、深航、川航等13家航空公司基地总部落户空港新城。航空公司的聚集意味着航线的增多、航班的密集。目前,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国际航线增加至74条,连通全球32个国家、60个枢纽和著名旅游城市,初步形成“丝路贯通、欧美直达、五洲相连”的国际航线网络格局。特别是西安至阿姆斯特丹、哈恩、芝加哥等23条全货运航线的开通,有效弥补了陕西外向型经济的短板,构建起我省融入世界、开放发展的航空大通道。据统计,2018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4465万人次,排名全国十大机场第7位,世界排名第38位。国际旅客增速和航空货邮增速位居全国十大机场第1位。到2019年9月上旬,空港新城货邮吞吐量达到25万吨,增速为24.1%,位列全国十大枢纽机场首位。优异的成绩来源于协同发展的强大推动力。空港新城坚持“机场做大、空港才能做强”理念,与机场达成“发展同向、规划同图、交通互联、设施共建、资源共用、体制共创、保障优先”共识,结成利益和命运共同体。特别是在机场三期建设上,空港新城从规划对接,到征地拆迁、土地的保障,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无缝合作,在增加跑道的基础上,打造70万平方米的航站楼和35万平方米的GTC综合交通枢纽。机场三期建成后,空港新城的枢纽功能将充分彰显:到2045年,机场的客流吞吐量将达到1.3亿人次,货邮吞吐量将达到200万吨,在丝路经济带上的重要支点作用将充分发挥。
一扇门 双向开放聚势能人流、货流、资金流的聚集,意味着产业蓬勃发展。3月,韩国快运航空公司一架EMB-145飞机在空港新城长安航空基地进行定期检修。这是陕西省首例外航飞机进境维修业务。“在同等维修水平下,与在境外维修相比,我们耗时短、维修成本低,在国际上具有竞争优势。”海航技术定检西安基地相关负责人说。距此不远,东航-赛峰飞机起落架深度维修基地里正在进行设备的调试,即将正式投入使用。这是国内唯一一个由起落架制造原厂商投资的维修项目,可提供A320和B737起落架的维护和修理服务,建成后预计年均维修起落架160套。近年来,空港新城先后招引承接了梅里众诚动物疫苗生产基地、海航技术部附件维修等一批国际高科技产能项目。2018年,空港新城临空经济产值突破100亿元。目前,区内累计招引航空偏好性强的企业77家、国内外物流企业144家,为空港新城临空产业接入全球市场开拓了新路径。这厢高端产业高举高打,那厢商贸、文化更接地气。在陕西西咸保税物流中心跨境电商公共仓内,创下了12小时内美瞳销售额达到130余万元的漂亮成绩,使这里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跨境电商备货美瞳分销中心。来自全球的200多件艺术作品5月亮相空港新城,在西安国际美术城国际少儿美术馆,市民们借助“一带一路”巴黎秋季沙龙2019西安春季展暨对话巴黎秋季沙龙中国画作品邀请展,得以在家门口领略世界顶级艺术展览的风采。如何发挥机场优势,加速各类要素自由流动?空港新城给出的答案是“临空+自贸+保税+跨境+口岸+航权”6大功能性平台。2015年,陕西西咸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营。截至目前,陕西西咸保税物流中心累计进出口货值37亿元,在同期获批的15家保税物流中心中位列第一,如今正在加快升级为综合保税区;2017年,陕西自贸试验区获批,空港新城功能区于2018年9月7日正式加入世界自由区组织,成为继上海自贸试验区、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自贸片区后我国第三个加入该组织的自贸试验区;2018年,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获批,推进军民融合,探索临空经济发展新路径、新模式成为国家赋予的特色使命;2019年,陕西首条第五航权货运航线首尔—西安—河内航线开通;目前,空港新城已拥有食用水生动物、冰鲜水产品等5类指定进境口岸,在海关的支持下,空港新城进口货物通关时间缩短了90%,出口货物通关时间缩短了60%;……作为陕西对外开放的一扇门,近年来,政策红利在空港新城不断叠加,在这里塑造全方位开放新优势。以此为依托,空港新城加快建设国际产能合作园、军民融合产业园、临空产业园二期、跨境电商国际快件产业园4个园区,打造千亿级临空产业集群,为“三个经济”积蓄发展新势能。
一座城群众生活更幸福变化的不仅仅是产业的升级换代,更有城市的日新月异。10年前,人们来到这里,仍然会感慨“机场内像欧洲,机场外像非洲。”“与1995年第一次来西安相比,机场周边变化很大,还有这么棒的美术馆,我感觉这是一个新的起飞点。”问及对空港新城的直观感受,著名钢琴演奏家郎朗如是说。8月1日,在西安国际美术城国际少儿美术馆,郎朗与著名美术家、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王西京一起,举办了一场“郎朗和他的朋友们公益音乐会”,为大西安献上了一场视听融合的艺术盛宴。更深厚的文化在这里厚积薄发。最能体现这一个变化的,莫过于机场三期T5航站楼前综合商务区的设计与打造。依托T5航站楼及相邻的唐顺陵景观中心,T5航站楼前综合商务区将形成站前商务综合区、总部商务区和产业研发商贸区等三大片区。其中站前商务综合区核心区主要功能包含现代商务中心、丝路门户综合体、星级酒店、国际企业总部等功能。该区域将改变单纯旅客过境的区域,以独特的功能魅力成为独具特色的大西安空中门户。美好的蓝图正在打开,而最先受益的则是当地的群众。空港新城区域内共有52个村(社区),10万多人口,其中超过90%是农业人口。截至目前,空港新城辖区内16个村2268户9087名回迁群众已住进了配套齐全的楼房。与西安国际美术城国际少儿美术馆相邻,是空港新城最大的回迁安置小区底张街道幸福里小镇。目前已有包括村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在内的1万多名群众在这里喜迎城市新生活。收入有保障:“征迁补偿有现金、闲置房屋有租金、商业面积分股金、区内就业挣薪金、老年生活有保障金”的“五金”制度发挥作用,每名回迁村民都获得了10平方米的商业用房面积。商业用房由村集体统一经营,群众按商铺入股领取分红。7月8日,幸福里小镇举行第二次分红仪式,3670名居民分得784万元的红利。服务暖民心:幸福里小镇党群服务中心一楼的便民服务站可以办理9类78项与居民息息相关的业务,让群众办事“只跑一次”。生活有乐趣:群众自发组织的10个文艺社团,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展开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目前已吸收近400名社区居民参加。一花独秀不是春。总投资5.6亿元的民生工程项目正在空港新城迅速开展:通过防洪、饮水、教育、医疗、交通、亮化、文化、天然气敷设等22类大项目建设,空港新城快速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更多村民享受到高品质的城市生活,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上九天,万里绘宏图。今天的空港新城,逐时代潮流,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放大向西开放优势,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为更加开放的陕西不懈奋斗。(记者 王睿)
聚力擘画大西安
——西咸新区沣东新城为城市注入高质量内涵
“区位条件优越、发展后劲十足”,这是外界对沣东新城的评价。翻开地理版图,作为西咸新区距离西安城区最近的区域,沣东新城地处渭河南岸、沣河东岸,位于大西安新轴线之上,南接西安高新区,北连西安经开区。围绕打造精致人文、大气现代、富有活力、独具魅力的大西安新中心核心承载区,沣东新城正持续做好对外开放、发展环境、民生福祉、平安建设、干部队伍5篇文章,坚决打好昆明池、自贸试验区、新大轴线建设“三大战役”,当好大西安融合发展排头兵。
布局大西安,展现新形象“雎鸠轻声唱和,千年的一念,明明是一些音节,暗暗却落入心田。白露为霜,终汇成清泉,三五个字漂泊到你的唇齿……”9月7日,这首与“诗经里”小镇同名的主题曲《诗经里》,在第四届“诗词中国”传统诗词创作大赛颁奖典礼惊艳亮相。典雅的诗意情境让观众心神荡漾,也令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副总裁潘凯雄感慨不已:“让当代诗人将自己的优秀作品带到‘诗经里’,与3000多年前的先贤唱和吟咏,这是一次浪漫的邂逅。”“诗经里”小镇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是沣东新城展现大西安新形象的生动注脚。新的时代命题下,“浪漫的邂逅”在这片热土又岂止于此?
《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中,西咸新区被定位为大西安都市圈的核心和大西安新中心。《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打造大西安产业协作发展的“三廊三角三轴三带一通道”布局,沣东新城前所未有地被放置到建设科技创新轴、科创大走廊以及大西安新中心核心区的重要地位。今天,沣东新城历史性“邂逅”大西安追赶超越、西咸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期,布局“一轴两带五板块”,高起点打造比肩世界级的城市中央商务区,重点打造国内最大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区,全力推动科技资源、科技产业聚集发展。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沣东新城已成为大西安新轴线上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在沣东新城,不仅可以把握大西安的发展脉搏,还能见证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的新风采。近年来,这里先后成功举办三届世界名校赛艇对抗赛,录制央视2018年七夕晚会,打响了沣东新城人文、生态特色旅游品牌,使沣东新城成为大西安新的旅游热点区域。
谋划新引擎,产业展双翼9月10日,西咸新区与同方股份举行同方西部总部基地开园剪彩及同方陕西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基地签约仪式。同方陕西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基地项目落户沣东现代产业园,规划建成年产100万台计算机整机的生产规模。沣东新城再添发展新动能。“同方股份将与西咸新区共同推动西部总部基地、研究院、产业基地以及科技扶持基金等一系列项目落地,打造集技术创新、产业实体和金融资本于一体的运营模式。”同方股份董事长周立业表示。没有经济总量和产业的支撑,谈发展就是空中楼阁。近年来,沣东新城推动发展重心向产业转移,不断壮大产业规模,2018年全年累计签约项目61个。阿里巴巴盒马鲜生西北总部、绿地丝路文化综合项目、环普西安沣东创新城等一大批影响力大、带动力强的优质项目先后签约落地,为加速形成产业聚集,夯实了发展根基。在大项目的引领下,沣东新城现代产业体系初显雏形,产业聚集之势日益加速。沣东新城大力推进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着力打造检验检测、精准医疗等产业集群,“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顺利通过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考核评估。今年,还要特别围绕电子信息产业布局,力争在产业布局上实现重大突破。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是促进招商引资、产业集聚的风向标。50个工作日办结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面实现办理时间压缩至50%以上;32家单位进驻政务服务大厅,可集中办理500余项事项;兑现奖励资金3338万元;对引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产业系统地构建操作性强、含金量足的产业扶持政策体系……沣东新城全力建设“五最三化”营商环境,营造持久吸引力,增强企业发展信心。
开放新平台,释放更强活力“‘一园两地、互为支点’的优势,推动园区成为中俄两国企业投资合作的一个重要跳板,能更好地拉动双边贸易,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加深合作树立全新标杆。”9月9日,受邀参加“丝路上的西安”外国媒体西安大型采访活动的约旦卡齐纳广播公司总裁、知名媒体人萨里·塔里赫,在考察采访中俄丝路创新园后表示。从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到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从贸易到投资,中俄丝路创新园实现了西安企业“走出去”和俄罗斯等国家企业“引进来”的愿景,构成沣东新城不断提升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交流水平“多面体”的一面。打量这个“多面体”,每一面都熠熠生辉:启用全省首个“走出去”一站式服务平台线上系统,通过平台的“政务服务+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多元化服务功能,为企业“扬帆出海”提供专业、高效的“线上+线下”全周期服务;中国贸促会陕西自贸区服务中心(沣东)落户沣东自贸产业园;建设陕西省数字经济试点示范区,全力打造沣东新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和新支点。与此同时,沣东新城以“自贸、服贸”产业聚集为抓手,以增加自贸试验区入区企业数量、质量和经济体量为核心,在现有汽车服务贸易的基础上,依托现有三桥商圈中的新零售业态,加快南美商品贸易城、环普西安沣东创新城建设,统筹打造以“自贸、服贸”和新零售为特色的三桥商圈。国际汉唐学院建立了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文交流促民心相通的开放文化平台,是陕西在自贸试验区内积极进行文化教育创新探索的重要成果。7月26日,2019年法国汉语教师暑期研修班在国际汉唐学院总部正式结业。法国汉语教师们通过中医、戏曲、茶艺、陶艺、剪纸、瓦当拓印等体验活动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建设新城市,生活更美好三桥人惊讶于城市化速度之快:短短几年时间,昔日的麦田上“生长”出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狭窄的乡镇道路变成“西北最大、亚洲第三”的立交桥,景观小品、路牌标识等设置规范,凸显沣东历史文化特色。三桥人欣喜于昔日城乡接合部变成繁华新商圈:大型城市综合体、特色商业步行街、高档写字楼、商务酒店等多个大型项目聚集于此,打造高水平消费体验环境,引领了西咸新区全新文化生活方式,成为推动建设大西安都市圈的重要载体和经济新引擎。城,所以盛民也。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是衡量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尺。沣东新城以人民安居乐业作为城市工作的价值指向,全面打造宜居城市和品质城市。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沣东新城全力加快学校建设力度,全区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到80.7%,超过西安市6个百分点,幼儿学位位列各新城首位,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稳步提升;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高新一中沣东中学开办一年就取得了良好成绩。青山长存,绿水长流。2018年,沣东新城空气质量持续向好,空气质量改善率位列各新城第一,优良天数增幅位列关中地区第六。同时,沣东新城加快公园绿地建设,实现阿房宫高铁站、润景怡园等绿地小广场、公园增绿293万平方米。在加快斗门水库前期工作的同时,沣东新城还持续推进沣河、太平河综合治理二期项目建设,沣河二期已完成沣东境内6公里堤防建设,风雅杨林、宜人广场绿化工程等示范段项目基本完工。辖区35个行政村的64处纳污坑塘全部完成生态治理,区域河流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诗经》穿越千年的低吟浅诵,依旧在这片土地回响;品质城市逐梦前行的铿锵足音,正在蓝天下激荡。肩负着建设好大西安新轴线的使命担当,沣东新城正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全力聚焦产业培育,全面统筹空间、发展、生态等多重因素,推动经济总量持续做大,产业体系不断健全,城乡统筹加快推进,人民幸福指数稳步提升。(记者 赵杨博)
秦汉笔墨描风华
——西咸新区秦汉新城“一都三城”推动高质量发展
如果一座城市就是一本书,那么在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的人们可以读到什么?是“六王毕,四海一”的历史风云;是“渭水一条流,千山与万丘”的自然壮美;是“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的英姿勃发……在这层大气磅礴的文化底色之上,时代华章依然在继续——作为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的核心组团,现代与历史在这里交融,人文与自然在这里辉映,创新与传承在这里齐飞。君不见,104平方公里的大遗址内,都市农业为群众增添致富的笑脸;用数字技术复活文物的幻柜已走出国门,展示鲜活的传统文化;宝能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恒大文化旅游城等项目建设正快马加鞭,成为区域发展的新引擎……如何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书写现代中国故事?秦汉新城的答案是,建设“民生之都,文化之城、田园之城、健康之城”,以追赶超越的奋斗姿态,推动区域实现高质量发展。
穿越秦汉,历史文化“活起来”身着浅色汉服的美丽女子款款而起,一挥袖,一转身,尽显汉代女子风华。8月28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陕西“‘五个扎实’谱新篇 追赶超越再出发”发布会上,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新丝路数字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出品的汉俑数字幻柜精彩亮相。幻柜里的西汉塑衣式彩绘跽坐拱手女俑在众人面前翩翩起舞,在场的观众感受到了科技让文物“活起来”。这是陕西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努力让每一件历史实物都“开口说话”的一个代表,也是秦汉新城在有效保护历史遗迹和文物的基础上,激活区内文化资源的创新探索。包括秦帝国都城遗址在内,这里周秦汉遗迹遍布,堪称“天然历史博物馆”。特别是五陵原西汉帝陵数量之众多,规模之宏大,内涵之丰富,时代序列之完整,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具有极高的保护利用价值。丰富的遗址和深厚的底蕴让秦汉新城在成立之初就树立了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秦汉历史文明集中彰显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的远大目标,打造中华文明会客厅。自此,一条“保护+传承+利用”的文化建设新路径在秦汉新城不断延伸。——保护为主,打造都市生态廊道。秦汉新城对长陵、安陵、赵王如意墓周边进行退耕还林,栽种松树、柏树150万平方米。未来,这里将成为大西安三条绿化带中最具文化特色的都市森林。——自觉传承,数字化描摹文化之美。通过对汉阳陵、汉茂陵等遗址出土的文物和陕西历史博物馆等馆藏文物进行数据采集,秦汉新城已初步构建秦汉文化资源数据库,拥有6000余件文物数据。这些数据资源将成为文化创意产品的源头,让人们领略秦汉文化的魅力。——综合利用,深挖文化附加值。在秦汉文物数字化的基础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博物馆项目作为陕西自贸试验区首批改革创新成果被推广;创意舞台剧《我的小伙伴》、历史话剧《汉武大帝》等一系列根植于秦汉文化元素的优秀文化作品已经或者即将上演,甚至登上世界舞台;秦汉新城首届城市雕塑国际双年展正在筹备中,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城市发展和国际艺术家交流合作方面搭建平台……遗址与城市的融合也为秦汉新城城市建设打开了空间。由秦咸阳城考古遗址公园、咸阳博物院、秦文明广场三大板块组成的大秦文明园已形象初现,在渭河北岸铺陈出一幅秦文明的时空画卷。《再回大秦》实景文化城等项目将文化以实景的方式进行再现,打造了一个大型文化旅游综合体、现代文化艺术街区,让文化成为装点城市最活跃的元素。古老不代表陈旧,传统不代表保守。拂去秦砖汉瓦上的黄土,生生不息的文化力量从这里发出独特光芒。通过秦汉新丝路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等龙头项目,秦汉新城从数字文化产业入手,打造秦汉历史文化产业聚集地,并通过建设“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基地,逐步形成以中国西部地区为基础,辐射“一带一路”的国际文化商品及服务交易枢纽市场。
服务当下,协调发展善于“弹钢琴”9月的五陵原上,一串串葡萄挂满枝头。如何协调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实现乡村振兴,让群众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秦汉新城想出了一招:让“面袋子”“花房子”“菜篮子”“果盘子”“老院子”组成的“五子富民”工程成为农民增收的“钱袋子”。“我们用新技术种植新品种,全部施用有机肥,1亩地年产量控制在1500公斤以内。虽然产量降低了,但质量提高了,1公斤葡萄批发价能卖近60元,今年葡萄园已有6.5亩葡萄树挂果。”8月,在周陵街道黄马严村第五届葡萄文化采摘节上,秦汉阳光玫瑰葡萄园园主、黄马严村村民王刚高兴地说。一人富不算富,众人富才是富。如今,葡萄产业已成为秦汉新城群众增收的重要来源,带动更多群众共同致富。位于秦汉新城渭城街道的冶家台村,由于村小人少,大部分土地被流转,群众大多靠外出务工养家,村子发展缓慢。2016年冶家台村整合了村里68亩土地,吸收29户村民以土地形式入股,59户以劳力入股,成立了秦汉新城乡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办起了“秦乡源”葡萄采摘园。“葡萄采摘园一年毛收入能有110万元,我们4年就能收回成本。到时候,我们这88户入股葡萄采摘园的人就能拿到分红了。” 65岁的园区管理员郭生玉说。据了解,以“五子富民”工程为引领,秦汉新城678户1799名贫困人口已达到脱贫标准。群众有钱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提上了日程。生活环境更好了。截至目前,秦汉新城已为7535户村民完成户厕改造,为25个行政村增添了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新建4座生活垃圾压缩站,实现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清运处置。教育医疗条件稳步提升。近年来,秦汉新城新建、改建各类学校20余所。秦汉中学、兰池学校等一批优质学校先后开学,使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普惠的教育资源。作为秦汉新城当前最大的民生工程,秦汉中心医院正在加紧施工,建成后将是秦汉新城首个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更有众多群众率先融入城市化。目前,秦汉新城加速推进渭柳佳苑、兰池佳苑等7个安置小区建设,为群众提供高品质的保障性住房和优质的幼儿园、学校、商铺。9月4日,走进干净整洁的渭柳佳苑,一排智能化的垃圾分类箱整齐地摆放在路边。“别看我们这儿离西安城区远,垃圾分类却做得不比城里差。”一位正在投放分类垃圾的住户说。与西安同步的不仅仅是垃圾分类。连通西安北客站和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西安北至机场城际轨道项目即将试运营。这是关中城际铁路网的首条线路,将进一步加速西安、西咸新区、咸阳之间的资源流动。
着眼未来,智慧产业跑进“新赛道”精致的园林内,鲜花着锦,绿树摇曳。生态、阳光、健康,是人们走进恒大文化旅游城的第一印象。作为秦汉新城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重量级项目,目前恒大童世界、恒大文化旅游城项目已全面铺开,建成后将成为秦汉新城发展现代文旅产业的重要载体。文化给予了这座城市灵魂,产业则让这座城市更加兴旺。五陵原上,新材料、高端制造业发展正酣——打破国外垄断,陕西迪泰克新材料有限公司将航天材料碲锌镉应用于民用半导体探测器领域,成为国内唯一生产、销售探测器级CZT晶体和相关探测器产品及设备的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90%以上;亚洲最大、全球第二的铱坩埚及铱制品生产企业陕西三毅有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秦汉新城打造一个具备世界影响力的铱材料精密加工基地;在宝能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钢架结构的建筑一天一个模样,2020年,这里将是一片繁忙的生产景象:完整的汽车流水线上一年将达30万辆产能。五陵原下,信息技术、健康产业、总部经济风生水起——西安奥卡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正在研发的一项视频流数据实时处理技术,能实现200万个摄像头半小时的数据1分钟完成处理;在西北首家渲染云平台秦渲云平台上,毫秒级调度管理百万渲染帧序列,平均1000张图里出错率不超过3%;在陕西省“一带一路”语言服务及大数据平台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数据源达千万级,打破“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信息壁垒。在今年的丝博会上,秦汉智慧云谷基地、益龄国际生命养护中心等一批优质医疗养生项目和总部项目进驻秦汉新城,为秦汉新城打造辐射西北乃至“一带一路”的医疗健康产业聚集地和总部基地奠定基础。近年来,秦汉新城在新经济领域谋篇布局,招大引强,产业聚集之势已现。仅2018年,秦汉新城就引进10亿元至100亿元项目12个,100亿元以上项目2个,世界500强企业2家,中国500强企业3家。以科技为骨,创新为翼,产业“雁阵”在秦汉新城展翅起飞,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七十年弹指一挥间,千里寻故地,旧貌变新颜。今日的秦汉新城正凝聚追梦力量,日夜兼程,步履铿锵,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奇迹。(记者 王睿 通讯员 邓俊新)
“上天”“入地”探创新
——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描绘创新活力蓝图
新中国成立70年的历程,就是一部创新史诗。时代发展大势一次次证实: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渭河之滨,沣河之畔,作为西咸新区五大组团之一的沣西新城从设立之日起,便携带着创新基因,肩负着建设“大西安新中心,科技创新产业聚集地”的历史重任。今天,在沣西新城144平方公里土地上,创新发展风正劲——大规模中深层无干扰地热供热系统的投用,为破解北方城市清洁供热难题提供“西咸实践”。我国第一座“智慧学镇”——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迎来第一批学生。未来,这里将集聚近3万名海内外高端科研人才,发挥“国家使命担当、全球科教高地、服务陕西引擎、创新驱动平台、智慧学镇示范”的带动作用。西部云谷硬科技小镇是全国首个硬科技特色小镇,涵盖“硬科技”产业全链条业态,目前,注册企业千余家,2018年入驻的企业实现总产值约18亿元,贡献税收1.7亿元。创新理念深入人心,创新行动成为自觉,创新成果惠泽民生。沣西新城正着力用好创新这个有力杠杆,撬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地下2500米 看城市生态另一面你知道地下2500米有什么?在沣西新城,人们的回答是:地热。一根金属套管直插地下,液体换热介质通过金属内管外壁向下流动,与地下2500米的温度高达摄氏80多度的岩石进行热交换,再经过金属内管的内壁返回地面,通过地面热泵机组输配系统向地面建筑物供热。目前,这种分布式、“零排放”、无干扰地热供热系统已为沣西新城300余万平方米的建筑供热。依托这一技术,未来,沣西新城将打造12座分布式综合能源供应站,实现2000万平方米建筑物绿色能源全覆盖,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86万吨,减少使用标准煤32万吨,为破解北方城市清洁供热难题提供“西咸实践”。生态兴则文明兴。在发展的同时,沣西新城依靠科技创新力量,留住了蓝天白云,为城市与自然和谐发展开辟了新路径。同样是在地表之下,海绵城市建设使整个沣西新城的地下水脉四通八达相互连接,让水资源流动在城市的各个角落。9月9日16时,西咸新区等地出现25毫米—70毫米的降水,让出行的人们有些措手不及,而沣西新城的保洁人员却不急:“雨水下渗很快,不会积水的,打扫起来很方便。”秘密就在地表下面,“绿化带下不是普通的土壤,而是用沙、土和其他有机物,经过300余次配比试验而成的改良土壤。改良后,土壤下渗率提高了近百倍,由此确立了西北地区首个海绵城市土壤改良方案。”海绵城市技术中心工作人员说。改良的不止土壤。目前,沣西新城累计实施海绵型建筑园区240万平方米、海绵型道路50余公里、海绵型公园绿地140万平方米、防洪治理及滩面修复30余公里。由建筑与小区、市政道路、景观绿地及中央雨洪调蓄枢纽建立的四级雨水收集利用体系,有效实现了对雨水的“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调控、三水融合”,最大限度地减小城市开发建设对自然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沣西新城开启高效利用地下空间之路。沣西新城在丰邑大道、白马河路等18条主、次干道已同步建设了地下电力、通信管廊,全长约40公里,如今已经投入使用。这些综合管廊采用智能化管廊机器人巡查系统进行管理,在智能监测、人工智能和三维成像三项技术层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集地下通信、电力、再生水、给水、供热管道于一体的四通八达的“管廊网络”,为沣西新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设施保障。
城市空间 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离开地下世界,更具影响力的创新在开放的城市空间自由酝酿。9月7日,西安交通大学2019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在位于沣西新城的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举行,首批7266名研究生将在这里扬起梦想之帆。典礼后,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院院长单智伟急匆匆赶回办公室,从洛阳赶来谈合作的企业代表已经在等着他。7月1日,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揭牌成立。到目前为止,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院已经和陕西斯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达成共识,共建4个校地(企)联合研究基地,加速解决战略材料研究和“卡脖子”材料问题。“研究院要发挥高校优势,促进材料学科与社会资源融合对接、与国家战略发展同频共振,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主要领域所面临的重大、核心和关键材料科学技术问题。”单智伟说。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在内,理、工、医、社科四大方向23个研究院及若干重大研究中心正陆续在这里挂牌运行。以此为支撑,沣西新城积极打破产学研壁垒,全力打造世界级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平台意味着新起点。近年来,沣西新城着眼科技前沿,抢先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科技创新产业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西咸新区信息产业园里, 200多个产业项目,在这里构建起涵盖“IT基础层、数据资源层、运营平台层、应用服务层”的全链条生态,形成2000亿元产值,使这里成为全国价值密度最高、数据存储量最大的专业园区。——全国首个硬科技小镇内,聚集孵化器8家,孵化企业770余家,创业人员超过8000人。沣西新城打造的全省首个全链条双创品牌“西源汇”,现在已经成为同武汉“青桐汇”、成都“菁蓉汇”齐名的全国知名双创品牌活动。比赛中涌现出的创新企业已经成为引领硬科技产业发展的先行者。——西北工业大学翱翔小镇暨无人机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是我国首个“空天地海”无人系统特色小镇。建成后,将聚集大量高端人才和高端资源,拓展和完善上下游产业配套,形成该产业最优最强的产业生态空间,带动上千亿元产业价值。——国内首个柔性半导体服务制造基地陕西坤同柔性半导体服务制造基地项目,总投资400亿元,产品以中小尺寸柔性AMOLED显示屏模组为主,将为手机等电子产品带来革命性颠覆。——随着沣西吾悦广场等城市综合体加快建设,丝路欢乐世界、360剧场等文化产业项目推进,同时,依托安博物流、宇培物流、伟星管材等龙头企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三大产业协同并进,沣西新城城市价值将得到进一步释放。蓬勃兴旺的创业创新、渐成气候的新兴产业、加速聚集的科研高地,正源源不断地为沣西新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开辟经济增长的新天地。
全域创新创新活力蓝图绘到底作为一个城市新区,是什么原因让沣西新城在短时间内创造了这么多全国之最?人们从沣西新城自觉担当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的初衷可窥一斑。坚持生态文明理念,沣西新城优化“一绿环、一廊道、一中心、两轴线、多组团”城市形态,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建设生态完善、绿意盎然、城市与自然高度融合的公园城市。如今,大西安中央公园里,每天都回荡着人们幸福的笑声。坚持产业迈向中高端,筑牢产业转型升级基石,构建“政产学研金”产业生态体系,构建工作生活一体的“5分钟工作生活圈”,沣西新城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科学城。打破创新的壁垒,一项项科研成果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引领城市发展的生产力。坚持政策引领,沣西新城借鉴国内一线城市和知名科技园区的政策体系,出台了一揽子扶持政策,连续3年为入区企业兑现优惠扶持政策补助8921.09万元,对入区企业兑现各项优惠政策补助金额累计6.56亿元。有了政府的强力支持,小微企业的创新力纷纷被激活,带着创新产品大胆闯市场。坚持服务优先,沣西新城创新“1+5”服务体系和六级“店小二”服务架构,彻底打通与企业之间的联络通道,形成了在沣西投资创业“门槛低、风险小、操作易、潜力大”的微环境。在一个个孵化器内,活跃的思想碰撞出创新的火花,点燃一座城市的创新激情。
对于这座蓬勃发展的新城来说,70年岁月太久,只争朝夕。日新月异是人们对她最直观的印象:昔日的农村涝池,如今,变成一个个绿意葱葱的下凹式绿地,承载着海绵城市的重要功能;昔日的乡土故园,如今,变成产业的沃土,宜居的家园,彰显现代都市魅力;昔日的乡亲们,如今,与越来越多的新市民一起,成为这座城市最有发言权的代言人。新时代创新大潮澎湃,千帆竞发勇进者胜。携创新基因,沣西新城勇立潮头,扬帆远航。(记者 侯燕妮)
南山北水起新韵 灵动泾河展新风
——西咸新区泾河新城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长安北望,跨渭河,来到泾河水畔,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正有一座新城拔地而起,这便是西咸新区泾河新城。这里是中国大地原点所在地,泾渭分明中的泾河穿城而过。中国第一高砖塔崇文塔历经沧桑依然矗立在泾河岸边,正注视着这片古老的土地绽放新的荣光。这片土地,因秦国修郑国渠而成为沃野之地;明清之际,泾阳人因商而富。凭借独特的区域优势,这里一步步成为西北地区的经济中心,书写了辉煌的历史篇章。如今,历史赋予了泾河新城建设“大西安北跨战略核心聚集区”的新使命。自开发建设以来,泾河新城一手向传统汲取营养:以传承、保护和挖掘区内历史文化资源,加强文化产业培育,初步形成了以人文历史、旅游观光、休闲体验、科普教育、田园风光等文化产业形态为核心的文化产业集群,充分释放文化产业的主导优势。另一只手伸向未来,着眼发展前沿优化布局:围绕“做最优生态环境、引最多优秀人才、聚最强高端产业”的发展思路,加快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进智能制造,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今年上半年泾河新城新签约的项目中,高端产业项目占到67%。刚刚公布的2019年陕西半年报数据显示,泾河新城经济增长率达到13.6%。在这片13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新的时代辉煌正在续写。
新经济 “四梁八柱”强引擎今年以来,泾河新城新能源汽车电池产业成为热点话题。泾河新城依托“大西安工业走廊”万亿级产业布局,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文化旅游及商贸、现代农业及食品饮料加工产业等。在新兴产业引进落地上,泾河新城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加快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进智能制造,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引入新能源、动力电池、新材料、航空制造、集成电路研发与制造项目,形成了以新恒业新能源产业基地、玉沣智能制造中心等为基础的高端制造产业。其中总投资75亿元的新恒业新能源产业基地项目,计划建设年产能3.5GWh动力电池生产线、0.5GWh军用电池生产线及锂电池工程研究院等配套设施。2020年一期建成后,预计将实现产值约48亿元。以云泰数通大数据中心、阿里云“茯茶大脑”、华为5G示范区、电竞集聚区项目为带动的电子信息产业等新兴产业在泾河新城的聚集优势已经充分凸显,正在成为大西安产业新地标。同时,设计方案已通过专家评审的“院士谷”项目,一经亮相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未来的“院士谷”将成为助推泾河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引擎。特别是在航空发动机、芯片、新能源汽车电池、智慧产业等领域逐步实现产业高端化发展。今年以来,法士特商用车变速器核心零部件项目、圣阳机械年产2000辆专用车建设项目、陕建钢构集团泾渭加工基地二期厂房等项目陆续开工。与此同时,泾河新城还引进玉沣智能制造中心、纳米碳新材料工程建设项目、云泰数通泾河新城大数据中心等12个项目,高端产业项目占比达到67%,这足以窥见泾河新城优化产业布局、抢占新兴产业高点的坚定决心。今年上半年,泾河新城经济增速达到13.6%,新兴产业为经济腾飞提供了新动力。除此之外,传统的茯茶产业也在新时代焕发出了新活力。近年来,泾河新城加快促进茯茶产业振兴步伐,让这块传承数百年的“老字号”重放异彩,续写“丝路”茯茶新的传奇。为了推动茯茶产业持续发展壮大,针对产业发展的短板,泾河新城与阿里云技术团队合作,打造“茯茶大脑”项目,推动产业迈向标准化、集群化、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茯茶大脑’项目是在茯茶镇硬件建设基础上,通过建设茯茶标准化溯源体系、茯茶质量检测中心、线上线下权威交易平台,促进茯茶生产企业完善生产流程,推动茯茶产业数字化升级的生动实践。”泾河新城茯茶镇文化产业集团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可溯源的二维码,消费者可查询茯茶产品的标准及质量,有助于提升产品质量和综合竞争力。当前,在泾河新城区域内注册的茯茶企业近108家,年产茯茶7510吨,茯茶产业综合产值约20亿元。除了这些,文旅产业优势也在不断地释放。目前,泾河新城已经形成了乐华城国际欢乐度假区、茯茶镇、崇文塔景区、寿平民宿小镇等一批成熟的旅游产品。聚集效应和丰富的旅游体验,也不断助力泾河新城成为大西安北部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今年以来,泾河新城已接待游客超过千万人次,文旅商贸产业聚集之势已经形成。
新城市 宜居家园“焕”新颜城市不仅是经济、社会、空间的结合体,更是居住、工作在此的人民群众的共同家园。加快优美小镇建设,是泾河新城实现就地城镇化、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在泾河新城,茯茶镇、寿平民宿小镇等一个个各具特色的优美小镇点缀在广袤的田野上。古朴淳厚的农家建筑、多彩浓郁的民俗风情、因地制宜的产业支撑,承载着农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景。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泾河新城城市空间由分散向集约紧凑发展,市政工程设施加快完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让区域人居环境从面子到“里子”都得到彻底改变,更多的村民搭上城市生活直通车。
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每天傍晚和老伴儿在泾河新城茯茶镇旁边的高泾大道散步,已经成为57岁的李阿姨的生活常态。路通了、树绿了,环境优美了,今年上半年,新城空气质量综合指数6.66,优良天数97天,同比增加22天;完成植树造林1217亩,“五路”两侧增绿317亩,村庄绿化、道路绿化700亩,新增绿化面积81万平方米,进一步提升了以绿色为基底的城市形象;坚持铁腕“治污减霾”,积极推广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70%,垃圾收集处理率98%,无害化处理率90%以上,城市环境更加干净整洁。今年,新城还努力做好“水文章”,彰显“南山北水·灵动泾河”的城市魅力,全面启动泾河新城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全面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大力度立体增绿。大力开展持续增绿,形成“四季有花、树木常青”的景观氛围,全面提升新城城市形象和发展品质。交通方面,群众出行更加便利。通过高标准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泾河新城建构5至10分钟社区生活圈和15分钟城市生活圈,提高公共服务品质和居住生活品质,建设宜居之城。今年以来,崇文大桥、泾河湾大桥、茶香大道、正阳大道(南段)全面建成通车,泾河立交、沣泾茶马立交、沣泾大道泾干二街等项目快速推进,泾河大道上跨G65W高速跨线桥等7个项目启动建设。泾河新城的对外连接通道正在变得日益多元,快速的交通网络也在不断助力新城发展。
新民生 美好生活新画卷泾河新城的发展,为人民群众带来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石新顺的茶馆开在茯茶镇的入口处。2015年,茯茶镇建成后,他就在自家的老宅上办起了可容纳300人的茶馆,一年下来能挣20多万元。作为村里第一批开茶馆的人,石新顺率先尝到了茯茶产业带来的甜头。朱薄源在抖音上发布的一段顾客在茯茶镇购买茯茶的视频,短短3天,点击量达160多万次。他研制的古树滇红茯还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如今,在茯茶镇多举措鼓励“双创”工作的推动下,7家茯茶企业在这里建立了生产基地,带动区域茯茶生产,快速形成以茯茶为核心的产业链条,吸引越来越多的村民返乡创业——开茶楼、农家乐,茯茶及创意衍生品售卖,甚至为喝茶的顾客提供按摩、采耳等服务……围绕茯茶这个主题,几乎人人可以分得一杯羹,有近200名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当地3000多名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小康路上,不能让一户群众掉队。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泾河新城以志智双扶为基础,通过医疗救助、技能培训、产业培育、政策兜底、设施建设等路径,形成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攻坚合力,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为了帮助50多岁的村民马陆军家脱贫致富,高庄镇扶贫办主任宋坤想尽了办法。经过走访调研,他觉得只有壮大集体经济,推动产业扶贫才是脱贫的长久之计。今年,在宋坤的推动下,高庄镇高庄村鲜面店开始动工,麦子变面条的计划即将成为现实。面店所需务工人员均是村里的贫困户,预计每人每年收入不低于2万元。在改善群众生活生产条件的同时,全面跟进的教育、医疗、商业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让群众生活得更舒心。泾河新城现有公办中小学、幼儿园74所,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58个。随着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持续提升、区域医疗资源不断整合优化,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群众就医舒适度和安全感不断提高。如今这片土地,欣欣向荣,万物竞秀。泾河新城正扬起勇于创新、勇于担当这两面风帆,乘着时代的长风,破浪远行。(记者 侯燕妮)
(文中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来源: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