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报:泾河新城为贫困户增收再谋新路

窗外夕阳最后一抹余晖消失时,宋坤仍保持伏案在桌的姿势。自从2017年,泾河新城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这是宋坤的工作常态。起早贪黑,吃饭没点,住在单位,奔波在贫困户家。两年来,高庄镇10个村72户贫困户的过去、现状,宋坤全都熟稔于心。
  宋坤是泾河新城高庄镇的扶贫办主任,他将扶贫工作比做一个完整的系统,而自己则是“中枢”,连接政府与贫困户,将扶贫政策“量身打造”后通过帮扶干部送进每户贫困户。
  做中枢将纸质政策落成贫困户福利
  宋坤办公室里,四个柜子都满满地装着扶贫资料。“打印机用坏了三台,还不算手写材料。”宋坤笑着说,这些材料像精心培养大的孩子,背后是新城、镇上以及村庄三级的努力。
  2017年泾河新城打响脱贫攻坚战,盛夏正浓时,宋坤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对10个村报上来的72户贫困户完成了摸底,并着手调整帮扶人、与帮扶人一起制订计划,到实施具体的帮扶政策。两年内,宋坤和扶贫干部手把手将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兜底扶贫、健康扶贫、就业扶贫、危房改造扶贫等政策经过“量身打造”送进贫困户家。
  曹亚丽开了店,严护林找到了工作,胡根西在公益性岗位顾家又有了收入……一个个名字在材料里不断出现,一个个家庭收入不断提高,一摞摞材料装进了档案袋,宋坤亲眼见证了贫困户不断减少。截至目前,高庄镇已有29户96人脱贫,曾是整个西咸新区唯一贫困村的新庄村更是摘了贫困村的帽子。
  帮扶人 为贫困户谋出路
  除了扶贫办主任的身份之外,宋坤也是一名帮扶干部。他的帮扶对象是新庄村的马陆军。50多岁的马陆军身体残疾,媳妇有精神残疾,女儿不到20岁。目前,马陆军家的基础设施已改造,在健康扶贫、兜底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的组合下,马陆军的女儿顺利毕业在一所幼儿园任教,马陆军本人在公益性岗位上班,加上土地入股,这个家已脱贫。
  让宋坤最佩服的帮扶干部叫胡群力,“他已经50多岁,贫困户见他都像亲人一样。他走进贫困户家会随手拿起抹布、笤帚帮着打扫卫生。不仅如此,他还自费为帮扶的贫困户一家三口买了保险,给上学的孩子资助。”宋坤说这才真的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学习身边人之余,宋坤看遍了关于扶贫干部、扶贫事迹的报道。“就是想学习他们的想法和做法,看有没有我们镇上可以用的。”
  开面粉店 壮大集体经济是脱贫长久之计
  远远望去,80亩红薯绿叶在风里摇曳。“经过计算每亩的净利润大概在1000元,红薯卖完以后,10月麦子就种上了,这项扶贫增收措施就算走上了正轨。”宋坤说,“从种麦子到卖面条可以实现一二三产业结合,不仅可以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还能为贫困户增加很多就业机会。”
  宋坤说的扶贫措施是在高庄镇高庄村开一家面粉加工店。
  2018年年底,高庄镇10个村子都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帮助贫困户脱贫自然是分内的事,只有村子整体发展,集体经济壮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户的脱贫问题。”2019年一次偶然机会,高庄村村支书杨小建对宋坤提出开面粉加工店的想法。后经考察和详细计划,在高庄村首先开起鲜面店,在高庄村和新庄村80亩流转土地里种麦子的计划也已实施。
  目前,位于高庄镇高庄村十字向南20米,两层的鲜面店的门面已经装修好。此地北通沣泾大道,南通汉阳陵博物馆,东西衔接包茂高速,是一处四通八达的交通之地。本村的3430人以及周边居住及外来流动人口约4.5万人以后都是面粉店的潜在客户。目前面店所需务工人员中已有贫困户成员参与,每人每年收入最低达2万余元。80余亩小麦可为面粉店提供有效的保障。经详细推算,面食加工店经运行成熟后,年收益可达30万元左右,能使高庄村以产业帮扶就业贫困户达到脱贫。
  在与村里人打交道的这两年多,宋坤深知对农民来说,土地就是根。“能在这片土地上通过劳动获得报酬,对很多人来说才是安心的。他们认为唯有土地才是长久的,从事相关劳动自然也是长久的。” 记者 杨亚强缑青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