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陕西省举办“奋力追赶超越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第三场系列新闻发布会,中共咸阳市委书记、咸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岳亮,咸阳市发改委主任李忠平出席,介绍“七十载富强人文健康奋进之路——‘大秦故都·德善咸阳’时代之变”,概括起来一共“五变”。
一变
一穷二白向繁荣富强的裂变
新中国成立之初,咸阳生产总值只有1.07亿元,工业仅有纺纱、轧花、榨油、酒精几家小作坊,当时用的还是清朝时从外国买来的机器。通过70年的改革发展,咸阳顺利完成了经济恢复、社会主义改造等各个建设阶段的历史任务,迈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2018年生产总值2376.45亿元、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2200多倍,人均GDP达到54368元、增长了820多倍,公共财政收入89.09亿元、增长了3900多倍。
今日之咸阳,迎来了向产业门类齐全、综合实力雄厚的现代化城市的华丽转身,正在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加快追赶超越。现代工业发展蒸蒸日上。形成了以电子、医药、食品、纺织、建材、能化、装备制造等七大优势产业为支撑,高端能化、电子显示、汽车制造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为主导,CEC8.6代液晶面板及基板玻璃生产线、冠捷电视、新能源汽车、正泰智能电气、法士特智能制造、浩泽净水、天基互联星座、孙思邈药业等重点项目为龙头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变
封闭保守向开放通达的锐变
今日之咸阳,已经由过去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腹地,一跃成为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和“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域。“朋友圈”越交越广,先后同10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合作交流与经贸往来关系,与日本成田、美国罗切斯特、法国勒芒、韩国义城郡等16个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朋友圈遍及世界四大洲,在全国地级市排名位列前茅,是“中国甲级对外开放城市”。
三变
旧镇乡集向现代城市的蝶变
上世纪中叶,咸阳城区只有3.03平方公里、人口1.85万,25条街道总长也仅有10.4公里,渭河上没有任何桥梁,群众过河只能摆渡,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市区也只有人民路一条主街。经过70年的发展,全市城镇常住人口已经达到224万,主城区面积扩大到90.6平方公里、人口达92.4万,城镇化率提高到51.3%。
现在,交通四通八达,境内公路超1.6万公里,高速公路从无到有达530公里,13个县市区实现县县通高速;3条铁路境内设站点34个,地铁一号线二期工程今年通车;咸阳国际机场连续2年旅客吞吐量增速全国第一,1小时可通达国内40多个城市。
四变
绝对贫困向全面小康的巨变
新中国成立初期,咸阳群众生活积贫积弱,普遍挣扎在贫困线上。到了改革开放之初,人民生活水平虽然有所改善,但仍处在温饱不足、供给不足的状态。经过努力,咸阳2018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3364元和10893元,是1978年的77倍和193倍。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坚决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责任,“六四四”工作法被国务院扶贫办肯定推广,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被评为“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年度最佳实践案例”,是全国获此殊荣的唯一一个地级市。
五变
文物大市向文化强市的质变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大秦帝国》《那年花开月正圆》闪亮万家荧屏,《黄土高天》《岁岁年年柿柿红》登陆央视黄金频道,电影《信·守》在巴黎文化节上映。注重抓好龙头文化企业培育、文化园区优化和重大项目建设,2018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14%。才女陈更勇夺中国诗词大会冠军。
森林公园站将于今年通车
咸阳市发改委主任李忠平表示,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支持关中平原城市群和大西安建设的相关规划,为咸阳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和红利。目前,已在地铁线网规划、道路无缝对接、西咸交通卡互联互通等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地铁一号线二期森林公园站将于今年通车试运行,将进一步加快咸阳、西安两市有机融合。今天的咸阳,已成为关中平原城市群和大西安建设的重要构成、重要板块、重要支撑,正在携手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记者 任婷 实习生 井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