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安2月14日电……


2月14日

新华社刊发报道

《不见儿女也安心,耄耋老人的“别样春节”》

聚焦西咸新区创新养老模式

让辖区的老人“老有优养”

春节助老服务不打烊

让老人过个好年

让在外地的儿女过个安心年

大年三十,85岁的冯道通老人穿着喜庆的红色中式马甲,和敬老院里的朋友们一起围坐在圆桌前吃“年午饭”。桌上有鱼有肉,荤素搭配,为了适合老年人的作息习惯,敬老院特地将年饭安排在了中午。

几天前,冯道通就在盼着这顿聚餐。“现在每顿都吃得好,盼的就是过年的这份热闹。”冯道通说。年午饭时,工作人员们表演着精心准备的节目,老人们频频碰杯相互祝福,氛围欢乐融洽。

冯道通7个月前入住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的一家敬老院。由于儿女们工作忙,许多时候,已过耄耋之年的冯道通需要自己开火做饭。“年纪大了,用电用气、出门锻炼等,孩子们总是担心安全问题。”冯道通说。为此,在尝试过许多其他养老方式后,他决定机构养老;在经过实地考察后,入住了这家敬老院。

迄今冯道通对敬老院的生活很满意。“我每天6点多起床,洗漱锻炼,7点多就能吃早餐,这里的食物都很软烂,搭配也合理,都很适合老年人。”冯道通说,“没事还能和朋友们一起打台球、聊天。”

春节前,儿女们要接冯道通回家过年,思前想后他却拒绝了。他看到新闻上说,受疫情影响,政府号召“就地过年”;而且春节期间敬老院处于封闭状态,按规定,老人外出回来、外人前来探望,都需持3天以内的核酸检测阴性结果。冯道通不想给别人添麻烦。院里的不少老人都和冯道通想法一致。“我不回去,也不让孩子们来,等天气暖了,情况好了,他们再来看我。”冯道通说。

在离冯道通20公里外的西咸新区空港新城杈杨村中,另一位耄耋老人王成恩也劝阻了女儿们回来过年的想法。87岁的王成恩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他的5个女儿都在外地生活,平时老人一个人在村里居住。“春节前我给孩子们都打了电话,就像政府说的‘就地过年’,可以通视频电话,不要来回跑。我这里都好,有村里的助老员照顾,也不用操心。”王成恩说。

王成恩说的“助老员”是55岁的村民王小岁,在过年前,她带着女儿帮助村里的9户老人打扫房舍、洗头洗衣、做饭、贴春联……“(空港)新城的每个村,都有像我这样的助老员。平时我们就负责照顾村里的留守老人们,帮他们干家务活,和他们聊聊天。自己开不了火的,就帮着做饭。”王小岁说。

在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和王成恩一样享受到助老服务的老人已有600多名。“这是我们提供的‘嵌入式养老’服务中的一项。每年投入资金约390余万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对于不愿意入住敬老院的,提供4小时至30小时每月的免费上门居家照料服务。”西咸新区空港新城人社民政局局长赵建锋说,“今年春节我们的助老服务也不停,让在外地回不来的儿女们也放心,让老人们过个好年,让儿女们过个安心年。”

王成恩对助老员们的工作非常满意。“我的一位老战友前阵子摔骨折了,助老员天天上门帮着洗脚理发、打扫卫生,我那战友都感动哭了。”他说,“我们这些老人有的一辈子没孩子,有的孩子在外地照顾不到。助老员把我们照顾得很好,我们心里妥帖得很。”

为此,王成恩和几位老战友一起定做了锦旗,毛笔书写了感谢信。“这锦旗上写的‘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就是我们的心声!”王成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