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刊发报道《古韵西安,共建美好未来》

盏灯火东西市,谁人不知长安城。

盛会将至的西安,近年来依托深厚的历史底蕴,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202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近1.15万亿元、增长4.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9%,两项增速均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一。

古风谱新韵,峰会谋未来。古韵西安,用厚重的文化和蓬勃的发展,迎接八方来客。

千年前文脉

绵延传承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一个晴朗的早晨,诗人白居易登观音台望城,看袅袅炊烟,生万千感慨。彼时,长安城内街道或东西向、或南北向,排列整齐、方向端正,将全城分为东西两市一百零八坊,恰如一块规整的棋盘。

千年前的市井烟火虽已消逝在历史中,但文化却融入血脉,代代传承。

夜游西安,如今已成为打开这座城市的新潮流新方式。大唐不夜城内,华灯初上,“丝路曼舞”正在上演,恍若敦煌飞天降临人间;火遍全网的“盛唐密盒”表演,“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位唐朝名士,随机挑选游客上台回答问题,风趣互动中笑语连连。

“‘盛唐密盒’将唐代文化名人IP、历史文化知识和脱口秀相融合,通过表演和互动,在幽默欢乐中寓教于乐。”西安曲江文旅股份公司演艺管理中心总经理苏卉说。

西安的夜,久负盛名。东新街、洒金桥、小南门、草场坡的夜宵;建国门、南门、高新咖啡创业街区的文艺酒吧;还有茶馆里的陕派相声、剧场里的本土话剧、音乐厅中的秦韵……

微风轻拂的初夏夜,车水马龙的快节奏与厚重典雅的古建筑交相辉映,令人流连忘返。一轮明月缓缓升起,照亮了一重重熙攘繁华的夜,也照见了一座蓬勃向上的城。

硬科技之都

实力彰显

一分钟可以发生什么?

在西安高新区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平均一分钟可以下线一台整车。

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700.3万辆。其中,西安生产新能源汽车101.52万辆,同比增长277.7%。“全国每生产7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辆是‘西安造’,西安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的城市。”西安市工信局局长李初管说。

在西咸新区,一辆辆近4米高的自卸车,灯光闪烁,一字排开。每12分钟,就有这样一台“身材魁梧”的产品下线,从这里发往世界各地。“前不久,我们研发出这款甲醇混动自卸车,主要用于矿山开采和大宗物料运输等领域。”陕西同力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许亚楠难掩兴奋,“这也是继纯电动、氢能动力车型之后,我们又一项成功转化、实现量产的科技创新成果。”

探月工程、火星探测、北斗导航、“蛟龙下海”……细细探寻一个个“国之重器”“飞天遁地”的背后,无不体现了来自千年古都西安的科技与“智慧”。

如今,这座古老又年轻的城市,正以自立自强的高水平科技,见效成势的秦创原平台建设,厚积薄发的科技成果转化,逐步彰显着硬科技之都的影响力。

新时代丝路

未来可期

5月18日,西安将首开至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的国际航线。西安机场国际客运航线将达到16条,西安至中亚地区航班达到每周11班。西安也将成为全国唯一一座通航中亚五国的城市。

“未来3年,我们将以每年恢复新开30条航线的速度,加快恢复我们至中亚、西亚,乃至丝路沿线至中东欧地区的航线航班,便捷旅游、企业、贸易往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市场部总经理张璇说。

今年恰逢“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从驼铃相闻到班列飞驰,从立柱架梁再到空中通航,西安到中亚,山不再高,路不再长。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10年间,西安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参与并见证了“一带一路”倡议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在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描摹之下,成为一幅精谨细腻的“工笔画”。

西安城东,灞水之滨,今年中国首场重大主场外交活动——中国—中亚峰会即将召开。这是建交31年来六国元首首次以实体形式举办峰会,在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乌兹别克斯坦吉扎克州副州长纳吉尔·努尔玛多夫,已提前多日来到西安,“会议期间,吉扎克州30多个部门和企业的代表将访问中国。希望即将开幕的展览将促进两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增加,进一步增进双方经贸关系。”

西安国际会议中心,工作人员忙碌有序:精心布置峰会会场,营造真诚友好氛围;满足交通出行、外币兑换等各方需求,展现宾至如归之道;用心选好食材、做好配送,让与会嘉宾体验中国美食、感受陕菜文化,彰显热情待客心意……

“我们全身心投入筹备工作,力求最高标准、最快速度、最好效果。展望峰会,崭新的西安形象将向全世界呈现,陕西面向中亚地区交流合作力度必将更大,服务国家总体外交的能力也必将更强,陕西对外开放程度也必将更高。”陕西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主任姚红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