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头版刊发《气候投融资“碳”寻先机》

今天,陕西日报头版刊发《气候投融资“碳”寻先机》聚焦西咸新区通过气候投融资,引导金融机构支持低碳企业和绿色重点项目,为城市高品质发展打好绿色基底,全文如下。

近日,陕西西咸新区创拓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光宇心中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通过西咸新区气候投融资产业促进中心牵线搭桥,公司向渤海银行西安分行申请的7990万元贷款迅速兑现。这为公司在西咸新区能源金贸区的综合能源供应项目(三期)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所谓气候投融资,是指为实现低碳发展目标,引导和促进更多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投资和融资活动。

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主题。实现净零碳排放,需要从政策、技术等方面加强落实。这其中,气候投融资的体系建设必不可少。

党的十八大以来,应对气候变化被摆在国家治理更加突出的位置。我省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然而,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持续投入大量的资金。

通过气候投融资,能够引导金融机构支持低碳企业和绿色重点项目,扶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早在2022年8月,西咸新区就入选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并成为陕西唯一入选地区。

采访中,记者发现,投资量大、投资周期过长是当下企业进行绿色改造中常见的问题。而气候投融资成为应对绿色发展中资金不足问题的不二之选。

“融资是企业项目落地的重要支撑,一般占项目总投资额的70%左右。”李光宇告诉记者,西咸新区创拓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是当地认定的首批气候友好型企业之一,得到了气候投融资的大力支持。“我们尝到了气候投融资的甜头。其不仅额度更大、审批更快,而且融资利率大幅低于市场水平,大大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李光宇说。

据李光宇介绍,西咸新区能源金贸区综合能源供应项目(三期)已全面建成投运,今年冬天开始供暖。据计算,相比燃煤锅炉供热,该项目利用地热能供热,一个采暖季可代替标准煤约2356吨,相当于一个小型燃煤厂或中型燃煤供热站全年煤炭消耗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308吨。

“气候变化对我们而言是挑战,更是机遇。”西咸新区气候投融资产业促进中心副主任杨静说,“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精神,制定西咸新区气候投融资项目标准、气候投融资项目库与气候友好型企业库管理办法,破解金融机构对项目和企业气候效益识别难的问题,推动绿色转型,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从而推动更多绿色项目落地。”

7月,2023年气候投融资项目签约暨气候投融资研讨会举办。西咸新区分别与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中节能资本控股有限公司、兴业银行西安分行签订气候投融资战略合作协议。西咸新区与四川天府新区、重庆两江新区生态环境部门签订气候投融资试点合作备忘录。16个气候投融资项目与金融机构顺利签约,总投资163亿元,融资需求116亿元。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碳减排挂钩贷款5750万元、西咸新区能源绿岛供热等3个项目基金4090万元、3个中深层无干扰供热项目绿色贷款8500万元成功落地、沣东新城能源供应站等5个项目正在争取绿色贷款10亿元……在气候投融资支持下,西咸新区绿色项目遍地开花。

“除此之外,我们还在全省率先完成207家规上工业企业碳排放增加值核算,建设二氧化碳在线监测系统,探索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和大气污染源清单‘两单融合’,为协同控制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排放、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数据支撑。”杨静说。

气候投融资是我省绿色低碳转型的缩影。自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以来,陕西63家发电企业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顺利完成第一个履约周期履约工作,年度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72亿吨。2022年,全省共完成4项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275笔,较2021年增加126笔,增长率为84.6%;较2021年增加交易额1892万元,增长率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