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历史,由人民书写。改革开放40年,中国从一个曾经吃不饱肚子、面临被开除“球籍”危险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从空空的菜篮到“天天过年”的百姓饭桌,从时速几十公里的绿皮车到时速300多公里的高铁,中国人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40年创造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发展奇迹”,中国人为什么能?
微视频:《如果没有你》
◎敢为天下先:“向前走,莫回头”
1978年的一个冬夜,为了分田单干吃饱饭,18个衣着破旧的小岗村农民顶着“坐牢杀头”的风险,按下了18枚鲜红手印。他们的壮举,换来了第二年粮食总产相当于1955年到1970年产量总和的奇迹,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大幕。
预想的风险并没有到来,他们赶上了好时代。改革开放这把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钥匙,开启了一个崭新的前进篇章,激发出亿万中国人的活力。
闸门一开,无数中国人敢为天下先,冲破思想禁区、打破发展僵局。
章华妹,她顶着压力和冷眼,在家门口摆摊,成为了中国第一个个体工商户。
吴仁宝,他冒着质疑和反对,说服华西村村民拿钱入股投资建厂,把一个小乡村建成了“中国第一村”。
步鑫生,他用一把剪刀,捅破了大锅饭的锅底,使一个濒临破产的小厂成为全省一流的专业衬衫厂,也剪开了中国城镇企业改革的帷幕。
大胆闯,大胆试,“向前走,莫回头”。这是那个年代中国的真实写照。1984年,石家庄造纸厂的一个科长马胜利写下决心书,大胆承包造纸厂,进行管理改革。此后三年,他承包许多企业,实现利润翻三番,人称“马承包”。作为改革先行者的榜样,他鼓舞了很多人。
1992年,改革春风劲吹,一个年轻人敏锐地意识到机会来了。之前只做冰箱生意的他,马上决定建设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家电工业园。他就是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这年之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热潮感染着每一个人,又一波下海潮兴起,许多企业巨人走上创业之路,在此后20年间耀眼崛起。
十八大以来,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中,人们为了自己的“中国梦”铆足了劲去勇敢尝试,开拓探索。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工程师林鸣,面对老外的狮子大开口和冷嘲热讽,毅然带领团队从一张白纸出发,完成了被誉为“现代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的“超级工程”。
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牵头研制成功国际上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建成国际上首条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京沪干线”。连外媒都感慨,这一次,中国领跑了。
回望改革开放40年,一幕幕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故事在大江南北上演。亿万中国人以难以想象的勇气和魄力,书写了属于中国的“奇迹”。
◎艰苦奋斗谋发展:“走,打工去!”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是怎样一幅场景?习近平总书记曾回顾当时的情况,“十年内乱后的中国,经济濒于崩溃,人民温饱都成问题”。当时政府代表团去国外走访归来,直言“差距太大,很有咄咄逼人的紧迫感”。
要尽快赶上时代!改革开放让亿万中国人从沉闷僵化中觉醒,他们怀着改变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急切心态,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大潮,努力拼搏奋斗。
“到海南去,干一番事业!”1988年,中国最大经济特区点燃了无数年轻人的梦想,“十万人才下海南”的盛况让世人惊叹。城市基本不通电,没有几条像样的路。创业艰难,“闯海人”用勤劳智慧构筑起自己与海南的未来。
“走,打工去!”1998年,24岁的胡小燕为了还债南下广东打工闯荡。为了挣钱,她最初每天工作近20小时,脚上磨出水泡扎破后第二天继续早起干活。天道酬勤,她不仅很快还清了债务,还在城市落了户。40年来,数亿和胡小燕一样的农民为了生计和梦想,奔赴城市,用辛勤的汗水筑起高楼大厦、现代都市。
在改革春风的感召下,许多有雄心有眼界的中国人踏上了艰苦奋斗的创业征程。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骑着单车、手拿相机就开始了自己的初次创业生涯。几次艰难创业后,进入汽车行业,创办了我国第一家民营汽车企业。
“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借来两间房,就办起了辣椒酱加工厂。切辣椒,辣眼睛。她两把菜刀上下翻飞,亲自动手干。这个没上过一天学、只会写自己名字的女人,最终把几元钱一瓶的辣椒酱卖到全世界。
改革的光辉背后,有时也隐藏着伤痛。在国企改革进程中,十几年间,全国数千万职工失去“单位”依靠,在市场浪潮中搏击。曾经因下岗伤心不已的夏美琴,在政府的帮助下找到了新工作。在自己的努力下,她不仅成了领班,还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心若在,梦就在”,当年的这首《从头再来》唱出了无数下岗工人的心声。2002年至2011年,全国累计有4700余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重新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40年来,亿万中国人扬鞭奋蹄、艰苦奋斗,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2.8倍,中国人的生活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现行联合国标准下的7亿多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70%以上。勤劳智慧的中国人,用40年走过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发展之路。
◎主动拥抱世界:“这是历史性的一天”
1979年,蛇口工业区炸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第一炮”,也炸开了人们心中那扇紧锁的门。第一瓶可口可乐、第一杯咖啡、第一家外国快餐、第一件国际时装、第一辆进口家用轿车、第一部好莱坞大片……中国人开始认真审视外国的一切,慢慢接受外国的新鲜事物。
1984年,武汉市政府聘请德国退休专家威尔纳·格里希担任武汉柴油机厂厂长。这位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聘任的首个“洋厂长”,严把生产质量关,亲自戴手套检查工件,并要求加工部件在规定时间中必须完成。在他的带领下,武柴的面貌发生很大变化。
在接受外国事物的同时,思想活络的中国人勇敢地敞开胸怀,开始与全世界做生意。在国内生意蒸蒸日上时,大批义乌商人大跑步走出国门,做起了国际生意。价廉物美的义乌小商品和开放务实的义乌商人迅速赢得国际市场青睐。如今,义乌人的生意越做越大,义乌已成为世界小商品之都,与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现在常驻在义乌的各国的外商就有13000多人。
发展起来的中国人,迈向世界的步伐越来越大,在全球开拓市场的举措越来越密。
柳传志,他制定实施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带领联想并购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个人电脑业务,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探索了一条道路。
鲁冠球,在他的带领下,万向集团从一个小作坊发展为第一个进入美国市场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并开创乡镇企业收购海外上市公司的先河。
何享健,带领美的集团进入世界500强,公司海外销售占比接近50%,产品出口至全球超过200个国家。
大步迈向世界的中国人,在海外市场的分量越来越大,话语权也逐渐提高。
竺兆江创办的传音控股勇闯非洲市场,旗下各品牌手机在非洲的市场总份额排名第一。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首倡世界电子贸易平台(eWTP),并推动写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公报。在eWTP正式落地欧洲比利时后,比利时《自由报》引述比利时首相米歇尔的话说:“这是历史性的一天”。
40年来,中国人在世界经济的大海中学会冲浪,在磨砺中愈加壮大。“印度版支付宝”“泰国版阿里巴巴”“菲律宾版微信”“印尼版滴滴”“新加坡版饿了么”“美国版共享单车”……中国互联网科技在世界各国落地开花,中国人的创新为世界带来广阔机遇。
40年来,誓言“赶上时代”的中国人在改革开放的征程上,勇于探索、真抓实干,凭着一股开拓创新的拼劲,一股自力更生的韧劲,铸就了中国的沧桑巨变。中国人不仅赶上了时代,还成为引领时代潮流的重要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的今天,是中国人民干出来的!”
改革开放40年,新起点,新出发。在新时代,13亿多中国人将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将改革进行到底,继续书写光辉精彩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