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和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是我们党对教育根本问题的时代性回答。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度,多次就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出重要指示。他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我们要以此为遵循,在新时代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把握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要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认识,教育引导他们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分析世界;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坚持科学的大学职能观。人才培养是大学的第一职能,也是大学之所以是大学的根本职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这一重要论述,是对当前一些人对大学职能误区的一种正本清源和重大纠偏。相关部门、高校应以此为根本遵循,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确保立德树人的“主心骨”不变,任何时候都不能有偏离和动摇。
坚持全面的人才观。“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德育是教育的基础性工程。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已居世界首位,但部分高校不同程度存在“重教书轻育人、重智育轻德育”等问题。要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必须把德育放在人才培养的首要地位,努力培养品德端正、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路径
完善机制,形成立德树人的整体布局。要加强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委要保证高校正确办学方向,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各级党委要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强领导和指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在具体实践中,要注重形成高校班子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整体合力;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建设;鼓励党政干部、名师名家讲思政课,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
守正创新,激发立德树人的协同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他强调,“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这些重要论述,是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的系统性要求,覆盖了学校工作的各领域各环节,我们要对标要求,梳理找准学校各方面政策各环节工作不适应不平衡的主要问题,通过改革创新,将其落细落实到高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建设队伍,强化立德树人的主体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对教师思想、道德、学识、能力、作风、纪律等方面提出一系列要求规范,是新时代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行动指南。他指出:“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满腔热情关心教师,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维护教师权益,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支持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高校教师要自觉承担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起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
(作者: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执笔:蓝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