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全面普及,未成年人已逐渐成为网络社会的重要用户群体。互联网对广大未成年人学习知识、休闲娱乐、社会交往都有重要作用。同时,未成年人由于心智发育尚不成熟,很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甚至引发违法犯罪行为。所以,强化对未成年人的法律保护,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势在必行。
依法治网 筑起未成年人保护网
当前,互联网已经介入到未成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未成年人在互联网环境中受侵害的危险也在与日俱增。我国司法机关对于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给予了充分关注和较为全面的规制,对净化未成年人网络环境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2016年9月,国家网信办发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该草案对学校、家庭、政府、社会等各方在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网络成瘾、清理网络不良信息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责任和要求,旨在通过净化网络空间,对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予以特殊优先保护。2017年1月,国家网信办发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条例明确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管理体制、建立了网络内容管理制度、增加了公共上网场所预装过滤软件的义务、强化了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和隐私的保护、规范了网络沉迷矫正活动,并针对网络欺凌问题作出特别规定。条例从方方面面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积极的网络环境,并保护他们上网的权利。
2017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下简称《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网络安全法》明确了对未成年人予以特殊保护的原则。该法案明文规定了未成年人保护专款第十三条,从鼓励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产品和服务到依法严惩危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行为,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可见,网络安全法是未成年人保护法在互联网内容上的延伸,这对建设健康网络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国家网信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对网上未成年人犯罪和欺凌事件报道管理的通知》、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网络道德教育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通知》、文化部《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中宣部等多部门《关于严格规范网络游戏市场管理的意见》等有关规定,也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进行了积极回应。
强化监管 打响未成年人上网安全“保卫战”
近年来,国家网信办发起“网络安全宣传周”“护苗行动”“净网行动”“中国好网民”等系列活动,持续整治网络谣言、打击网络犯罪、打击网络色情,取得了扎实的工作成效。
国家网信办连续出“重拳”,整治涉未成年人网络不良现象。2018年1月,中央网信办等多部门联合开展“邪典”等涉儿童色情有害信息专项整治,集中清理有害信息37万余条,督促重点网站自查删除链接130余万条,并对传播“邪典”视频的知名网站予以行政处罚和曝光。2018年3月以来,国家网信办已依法关停“夜车直播”“月光秀场”等70款涉黄涉赌直播类应用程序。相关平台累计封禁涉未成年人主播账号近5000个,删除相关短视频约30万条。2018年6月,国家网信办就“美拍”网络直播短视频平台传播涉未成年人低俗不良信息,破坏网络生态,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责令其进行全面整改。
通过开展“护苗行动”,全国多地严打发生在孩子身边的各类“黄”“非”行为,成功查办一批重点案件,有力维护了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权益。同时,各地“扫黄打非”部门加强“护苗”正面宣传教育,组织开展“绿书签”系列宣传活动,持续推进“护苗”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联合主要互联网公司开展网络安全教育进课堂等活动,正确引导中小学生阅读、上网行为,让孩子们主动远离和抵制“黄”“非”有害信息。
此外,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部门也共同发力,创造性开展了网络文明进校园、网络安全知识进校园、网络法制教育进校园、全国大学生网络安全知识竞赛、校园好网民培养选树计划、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工程等主题活动,推动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进程。
互联网时代,祖国的花朵更需护航!保护未成年人上网安全,立法只是第一步。它还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家长等社会各界的参与,负担起各自的责任,为孩子们守护干净、清朗的网络空间,共同成就他们的美好未来。(中国网信网 刘威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