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关注!以头版头条的方式……

5月5日经济日报头版头条刊发《陕西促进创新要素精准对接高效耦合——创新联合体为发展添动力》聚焦西咸新区围绕产业链和创新链互动和对接,从创新机制着手深化拓展服务链,为陕西追赶超越增添新动力,全文如下:

近年来,陕西建设创新型省份取得可喜成果,但科教大省不等于创新强省,产业链的痛点和创新链的堵点仍是亟待破解的难点。通则不痛,疏则不堵,必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陕西积10年持续推进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之功,举全省之力打造创新联合体,促进创新要素精准对接、高效耦合,以创新联合体为“反应釜”的“两链”融合行动,为追赶超越增添新动力。

前不久,被誉为陕西创新主引擎的“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拉开大幕。当天,由多家头部企业和高校院所联合组建的4家创新联合体引人关注。陕西省委书记刘国中更是以“发挥老秦人敢闯善创的拧劲儿”,表达陕西以升级版创新驱动新动力破题开局的决心和信心。

推进创新联合体组建工作,是陕西贯彻中央精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突破口,也是立足省情破题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陕西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能源化工、光子、种业工程等是陕西的优势产业,但梳理科技“家底”后发现,产业链上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瓶颈,创新链上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转化率不高,必须加快补上“卡脖子”的短板。

以机床工具行业为例,“低端混战,高端失守”,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不足。为突破困境,秦川机床工具集团公司联合武汉华中数控等12家企业、西安交通大学等3所高校,于近期牵头组建了高档数控机床创新联合体,合力研发高精高效数控机床主机及核心功能部件、高档数控系统。



相较于传统的产业联盟等协同创新组织形式,新启动的创新联合体起点更高、方向更明、市场化利益机制更紧密。由技术创新资源整合能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牵头,联合至少10家高校院所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组建,目标是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创新联合体强调体系化、任务型,让学界业界的联结更为紧密,有助于锚定重大目标持续推进。





由西安交大医学院天然血管药物筛选与分析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独创的细胞膜色谱技术,可广泛应用于药物研发、生产等领域,并有望打破我国医药分析装备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不过,科技成果转化并不容易。该院副教授、博导韩省力说:“我们擅长科研、教学,但拓市场和做产品的能力和精力有限。”创新联合体机制和平台为科研成果结“硕果”建起了高效“大棚”,该中心所在的西部科技创新港建起了产学研合作基地,借助市场力量打通产业化“最后一公里”。据介绍,目前一款在线二维色谱分析仪经过多方协同已初步定型,通过试用和调整后有望量产。

从事研发工作近40年的中科院西安分院院长赵卫已是满头银发。在他看来,我国在新材料领域经常被“卡脖子”,光子领域的突破有望改变这一状况。“陕西有光子技术优势,但产业链不长、不强,创新联合体有助于补链、强链和延链。”

为抢抓光子产业高速增长的机遇,陕西正在酝酿一项“追光计划”,提出到2023年初步形成集上市企业和小巨人企业、雏鹰企业于一体的光子产业集群;到2026年,初步形成3个千亿元级光子产业集群,打造全球光子技术原始创新高地、国家光子产业发展主阵地和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光子产业生态高地。



西安中科微精光子制造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超快激光高端精密制造装备。记者在这家公司看到,只有矿泉水瓶盖大的硬X射线成像仪光栅薄片,分布着密密麻麻的平行线。公司科技发展部主管康静将其放到数码显微镜上讲解,“这样的‘线’超过2万条,间距比头发丝还细”。



康静表示,公司的超快激光“冷加工”技术堪比绣花功夫,突破了微米级节距切割难题,已应用于我国首颗先进天基太阳观测卫星研制。这得益于公司与西安光机所等单位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模式,率先突破20余项关键技术,解决了三维构件复杂微结构精密制造“卡脖子”难题。

“‘两链’融合最终是为了提升价值链。我们要把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的力量和资本、产业进行耦合,使其成为紧密的生活共同体、事业共同体。”西咸新区党工委委员,沣西新城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宇斌说。

陕西省的创新联合体虽然由政府引导、推动,但根本动力源自市场,政府不搞“拉郎配”,而是以市场机制为纽带,让创新联合体自发成为利益共同体,让企业成为创新主体,产业链上的创新单元可各取所需、各展所长。

由西北工业大学与西咸新区共建的翱翔小镇是我国首个以“空天地海”智能无人系统产业为核心的创新示范小镇,实现了政府引导、高校建设、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翱翔小镇行政部王晗介绍,未来这里将形成涵盖上中下游的智能无人系统产业集群,“十四五”时期计划吸引1000家科创企业入驻。

围绕产业链和创新链互动和对接,陕西从创新机制着手,深化拓展服务链,明确可定向委托创新联合体承接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对创新联合体内部产生的创新创业载体优先认定为省级众创空间、孵化器;鼓励创投基金支持创新联合体开展科技成果转化。预计到2023年,将围绕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和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组建30个左右的创新联合体。

陕西省委副书记、省长赵一德表示,要进一步坚持创新核心地位,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做强创新平台,共享创新资源,切实解决产业链与创新链、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展现科教大省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