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西咸新区政务服务(泾河)中心紧紧围绕全省“三个年”活动、全市“八个方面重点工作”、新区“五场硬仗”和新城“一核、两新、三大产业、四大项目、六个泾河”总体思路,以贯彻落实“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为抓手,狠抓突破,抢抓西安全面北跨新机遇,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在“优化政务服务、提升审批效能、主动靠前服务、不断改革创新”四个维度构建立体化联动服务体系,助力新城营商环境突破,助推新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营商环境
(一)投资吸引力不断增强
1-11月,新城共招引项目73个,同比增长135.48%,总投资额792.85亿元,同比增长41.91%。
截至目前,新增市场主体5.4万户,同比增长347.12%,其中内资企业784户,同比增长174.32%,累计登记市场主体13.88万户(二)助力项目跑出加速度
形成“重点项目领导包抓责任制”“重大项目周调工作机”“中层干部助企联络员”“重点项目行政专员”四套项目服务保障机制,为项目建设投产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务。项目包抓领导、助企联络员、行政专员,全年入企帮扶1600余次,解决问题164个。1-11月,省、市、区级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222.24亿元、284.4亿元、372.76亿元,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94.22%、95.86%、97.84%。新区级以上重点项目全面开工建设、手续100%办结、已全部入库纳统。各级重点项目投资完成度、手续办理、开工率,均位列西咸新区前列,项目稳投资促发展成效明显。
(三)税务“远程视频”核查全省推广围绕光伏产业全周期政策需求,筛选14类税收优惠政策,编制《光伏产业税收优惠政策适用指南》,充分发挥“税务管家”团队作用,1-10月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22906万元,中新增减税降费19352万元,增值税留抵退税3554万元。创新推出税务“远程视频”核查举措,核查时间最快只需10分钟,选全省2023年第一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做法。
(四)人才服务数智化
线下成立秦创原科技人才·企业服务中心,线上开发“泾彩Online”小程序,运用大数据构建数智化指数平台,编制企业服务手册、企业培育手册,服务企业8600余家、人才21400余名。“西咸新区泾河新城:数智化赋能人才服务创新发展”被省委组织部陕西先锋网作为典型经验宣传推广。“西咸新区泾河新城:数智化赋能人才服务创新发展”被省委组织部陕西先锋网作为典型经验宣传推广。
(五)创建金融服务联动体系
出台《秦创原金融加速器平台特色奖补政策》,奖补企业25家、资金250万元。打造“泾河新城企业金融服务线上平台”,完善“金融服务专区”功能,挂牌首个“离行式”金融服务中心,招引金融机构20余家,提供特色金融产品70余种,帮助企业融资近3亿元。
(六)深化改革突破创新
在营商环境领域形成了11个典型案例,被省委组织部、省职转办、省发改委(省营商办)等宣传推广。
在泾河新城良好营商环境的助推下,一个个重大项目高质高效建设,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硬支撑。近两年,泾河新城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同比增长9.9%、9.2%,今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28.1%,连续三年位列新区第一,西安市开发区第一方阵。2023年前三季度泾河新城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208.6%、151.2%,产值、增加值增速在全市实现“双第一”。
二、政务大厅管理中心
(一)实现“线上+线下”双轮驱动
线下在两链融合示范产业园、双碳光伏产业园光伏设立运行政务服务驿站暨生产力要素保障超市,构建涵盖政务事项办理、人才服务、政策享受、法律服务等十几个方面的要素支撑体系,组织两链融合产业示范园政务服务驿站入企提供咨询和政务服务,联合相关部门上门为企业宣传人才认定等奖补政策,现场办理相关业务。
线上自主开发“泾河新城项目生命树”小程序,有效破解企业和项目办事流程不熟、资料清单不全、事项查询不便、惠企政策不通等难题,创新性开展“企业点单、驿站联系、代办上门”的“政务服务外卖”服务,满足企业从入区到运营的各项需求,为企业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政务服务,提高了企业办事体验感,激发园区发展活力,获得了企业的一致好评。
(二)打造泾河政务铁军
举办参与西安市行政办事员职业技能竞赛、泾河新城“最美政务人”评选、各级各项文体活动等10余次;完善修订了《泾河新城政务大厅工作人员行为能力规范》等7项制度,组织开展综合能力素质培训90余次;71%政务工作人员通过行政办事员技能考试,持证上岗;常态化开展巡查工作80余次,发现问题整改问题60余项。
(三)规范窗口设置,运行多种服务方式
结合新城大厅实际,调整了部分业务的综窗布置,将原本在大厅二楼的公积金窗口和三楼的水、电、气等窗口调整至大厅一楼社会事务办理区,新增了热力服务窗口。设置了“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受理和解决企业群众在办事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杂症”,协助企业群众办成事;持续推进“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延时服务”等工作;持续落实《西安市特殊群体上门帮办服务实施意见》的相关要求,面向军人、消防救援人员、医护人员、“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提供“绿色通道”服务,对确实行动不便的群众或需现场检验的审批事项,派出工作人员开展“上门服务”,让政务服务更有温度。今年以来,累计获得企业和群众感谢信31封,锦旗6面。
三、项目服务
(一)探索“情景式”审批服务
西咸新区政务服务(泾河)中心印发《西咸新区泾河新城推进“情景式”审批改革实施方案(试行)》,推出了“我要装修”“高耗能审批”等一系列“情景式”审批办事指南,通过整合资源,实现了同一场景下的审批事项不互为前置条件同时受理,精准疏通了项目的难点和堵点。在该模式下“年产15GW高效单晶电池及年产15GW高效光伏组件项目”在签约后第3天即完成立项,1个月完成土地挂牌出让,2个月完成施工许可证办理并正式开工建设,1年零8个月项目正式建成投产;有效节约了项目投资成本。2023年12月2日,省委主要领导在陕西交流第99期:推行工程项目“极简极速”审批新模式,助推重点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做出重要批示。
(二)推出“完工即验、即申即验”
西咸新区政务服务(泾河)中心印发《关于做好建设项目验收工作“完工即验,即申即验”工作方案的建议(试行)》,通过提前宣贯专项验收政策法规,前置辅导企业做好专项验收工程内容完善和资料整理工作,将验收时间分别压缩至政府投资类项目8个工作日、社会投资类项目5个工作日以内,实现审批时限压缩60%和75%,申请资料压减80%。
(三)设立报装专区,实现水电气暖讯联合报装
西咸新区政务服务(泾河)中心通过明确配套范围、简化报装流程、前置管线报装铺设等五项实措,实施“一表申请”和“一窗受理”,将水电气暖讯报装审批时间由原来的平均10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审批效率提升70%。今年以来,已为西部同创、二氧化碳等7个项目办理“水电气暖讯”联合报装。
(四)全面推进“建筑师负责制”有效落实
为高效推进建筑师负责制改革工作,西咸新区政务服务(泾河)中心制定了《泾河新城建筑师负责制改革试点项目行动方案(试行)》,作为全省第一个“建筑师”负责制项目,通过比对优化建筑外表材料、建筑结构方案、建筑平面,建筑师团队已为项目节省近1亿元造价成本,缩短工期近2个月,相关做法被《中国建设报》《陕西发展和改革》(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办)《今日西安》(中共西安市委主办)刊登。
(五)建立线上线下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服务机制
开发“泾河新城项目生命树”手续办理小程序,涵盖了项目建设和企业运营过程中各生产要素的保障服务。西咸新区政务服务(泾河)中心通过小程序线上申请,行政专员线下全程帮办代办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线上线下跟踪服务。同时不断提升行政专员服务标志,根据项目类别,依据企业需求,实行“一企一策”“一事一档”“一案一例”,实现“管家式辅导”。截至目前,行政专员”共为90个项目上门服务491次,电话问询6739次,全程帮办代办36件。
四、项目审批
(一)提前介入,全过程跟进
2023年新区、市级重点项目共27个项目,其手续均已办结,办结率100%。为做好重点建设项目手续办理工作,西咸新区政务服务(泾河)中心组织泾河资规、住建、环保工作部召开项目调度推进会议8次,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进项目进度,确保项目建设按照时间节点和进度要求高效有序稳步推进。根据项目特点提供针对性的审批前辅导,明确每个项目的用地、工规、施工许可等关键环节的时间节点和进度计划,建立《重点建设项目手续办理台账》,确保问题解决零延时,项目提前开工建设。
走访重点项目现场70余次,实地踏勘了解情况,对其现场指导,了解项目需求。针对重点项目手续办理过程遇到的难点、堵点,一一进行分析,讨论,对具体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及具体措施,要求了办理时限。针对重点项目隆基、陕煤等制定审批方案、审批流程。联合项目包抓部门、行政专员共同全力推进项目前期手续办理,着力解决堵点、难点问题,通过“面对面”为企业“开处方”,指导企业办理各项手续,助力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
(二)建立重点项目“绿色通道”
西咸新区政务服务(泾河)中心在工程报建窗口前台桌面设置“重点项目绿色审批通道”标牌,显示器显示“重点项目绿色审批通道”字样。窗口建立2023年重点项目清单及手续办理台账,实行销号制管理,旨在对重点项目进行针对性辅导,优先为其解决各项问题。针对重点项目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一对一辅导,为企业精准“把脉开方”,助推项目建设“加速跑”,对各项手续进行前期指导和办理跟进,为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展望2024年,西咸新区政务服务(泾河)中心将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行政审批、政务服务、工建改革、投资服务、营商环境等领域实现新的突破,更加便民利企宜商,为新区深化建设全省“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