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新城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周秦汉唐遗址遍布,据统计,在秦汉新城范围内现有各类文物点300余处,其中古遗址11处,古墓葬200余处,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处,种类齐全,等级颇高。丰富的文物古迹带来文化旅游资源的同时,某种程度上也制约了土地开发。
按照传统模式,企业在取得土地使用权后,自行联系有资质的文物勘探单位开展文物勘探和考古发掘工作,根据地块位于不同文保建设控制地带或环境控制区域,取得中、省、市文物部门批复至少需要六个月,如遇重大遗址发现甚至造成地块建设搁置,建设单位将存在大额资金沉淀的经营风险。
秦汉新城为切实解决文物勘探和考古发掘等制约项目开工建设的实际问题,全面施行“先考古、后出让”供地模式,对建设规划区内已储备土地,根据年度供地计划及招商情况,编排本年度的文物勘探计划,有序开展集中的文物勘探和考古发掘工作,有力保障项目入区前实现“净地”供应。文勘前置工作不仅为企业开工赢得时间、降低制度性成本,还有助于出土文物的有效保护。
一是推行“净地”出让。在标准地供地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的方式,全面推行文勘、文物发掘前置,从“拿地文堪”向“拿地开工”转变,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二是坚持规划先行,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等,积极编制全域文物保护规划,确保历史文物遗产保护与城乡建设、经济发展相协调,为土地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三是靠前服务企业,在招商协议签订阶段,提前了解企业需求,根据产业上下游配套、基础设施配套、交通区位等要素为企业提供意向地块,并将该地块优先列入文堪计划。
截至目前,秦汉新城目前共完成134个储备和流转地块文物勘探及发掘工作,合计净地出让面积约10158.59亩,显著提升项目开发建设效率,促进省人民医院西咸院区、万洋数字装备制造基地、高性能航空发动机关键零件智能化加工生产线、中茂碲化镉薄膜光伏组件研发制造基地、西安戏剧学院等多领域项目快速落地。
下一步,秦汉新城在土地资源利用强度、土地出让产出效益、土地空间产业规划方面将持续推进土地资源高质量供给保障,企业由“找地”“等地”变为按需求“选地”,拿地即可开工。助力地区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促进以产业园区经济为代表的土地资源利用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