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肩负着打造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范例的国家使命,西咸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紧抓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主线,紧盯建设大西安新中心的目标,加快聚集现代产业,持续优化生态、宜居、营商环境,构建起大开大合、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探索海绵城市、绿色城市、无煤城市、中深层地热供热等新技术,走出了一条城市创新发展之路。
形成产业聚集新高地锻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按照追赶超越要求,西咸新区全力推动经济高速度增长、高质量发展。代管托管两年多来,新区GDP一直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增速位列全省各地市第一。今年上半年,GDP、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0%和51.2%,增速在全省乃至全国19个国家级新区中位居前列。
新区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大力实施产业立区战略,聚力打造先进制造、电子信息、临空经济、科技研发、文化旅游、总部经济六大主导产业集群。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建设了西工大无人机产业基地、国家统筹科技资源示范基地、全国首个硬科技小镇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成众创载体49个,引进各类研发转化机构30家、创新创业团队1000多个。两年多来,共引进内资223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9.36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88.8%和61.3%,成为西部地区现代产业聚集的新高地。
展现大西安新中心新形象开发开放迸发新活力
围绕建设大西安新中心的定位,西咸新区高标准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秉承世界眼光、国际标准、西咸特色、高点定位,邀请国际一流团队参与新区规划设计。形成了全域覆盖、城乡一体、多规合一的全区规划“一张图”,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高品质实施城市基础配套建设,累计建成市政道路630公里、各类管网2911公里,城市的水、电、气、热、路等功能配套日臻完善。全域推广海绵城市、无煤城市、绿色建筑和中深层地热供热等新技术。主动融入大西安,聚力打造大西安新中心新轴线。
面对“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机遇,西咸新区持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形成了“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全省率先探索试行街镇综合改革,调整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下沉便民服务和综合执法事项,增强了街镇保障发展、服务群众的功能。
在对外开放方面,新区围绕打造“空中丝绸之路”,建设国际航空枢纽。机场三期扩建项目正在加紧推进,空港新城获批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共引进13家航空公司区域总部和144家物流企业,累计开通航线355条,西北首条第五航权全货运航线顺利开航,2018年国际旅客和航空货邮增速居全国十大机场首位。积极搭建开放平台,成为全省“三个经济”发展的先行区、核心区。
发展软实力凸显新优势民生福祉实现新提升
把发展环境作为核心竞争力,西咸新区大力推进生态、宜居、营商三大环境建设。做美生态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较2016年改善11.2%,渭河、沣河、泾河等河流加快治理修复,水质改善度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列;做好宜居环境,制定实施包含815个项目的宜居环境三年建设计划,“15分钟便民服务圈”全域布局、加快建设,打造诗经里、茯茶镇、大秦文明园等群众休闲旅游新热点;做优营商环境,以“放管服”改革为统揽,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市场监管、政务服务等领域改革,新区营商环境实现大幅改善。
西咸新区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下大气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促进就业增收。2018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4%;累计建成保障房14万套,建成各类学校50所,新增学位4.91万个;在全省率先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分担机制;累计开通公交线路79条,实现新区所有镇街和建制村100%通车;脱贫攻坚扎实推进,全区唯一的贫困村已顺利脱贫,贫困群众今年年底前将全面脱贫;大力推进“平安西咸”建设,以和谐稳定的社会大局,为创新城市发展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