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免费资料大全

陕西自贸试验区9项制度创新在全国复制推广

3 月 5 日,记者从陕西省自贸办获悉:近日,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安高新区功能区开展的“技术经理人全程参与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模式”入选国务院发文复制推广的自贸试验区试点经验。至此,陕西省自贸试验区共有 9 项制度创新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这项全国首创的制度创新案例提供了集信息集散、技术评价、市场预测、决策支持、专家咨询等为一体的全方位服务。技术经理人在科技服务业中扮演了科技创新的推动者、传播者和发起者的多重角色,此举改变了国内目前科技成果转化以“柜台中介”为主的服务模式。

截至 2018 年年底,陕西省自贸试验区形成了 178 个制度创新案例,其中 59 个案例先后分三批印发省级各有关部门和自贸试验区各管委会学习借鉴。“创新推进中欧班列发展,推动西向国际物流通道建设”“‘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铁路运输方式舱单归并新模式”等 9 项制度创新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18 项改革创新案例在全省范围内复制推广。

陕西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大力提高投资贸易便利化自由化水平,建设制度创新“新高地”;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全面落实改革试点任务,不断探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和人文交流的新模式,加快释放改革红利。今后,我省将围绕重点产业、核心领域开展前瞻性研究,探索培育首创型制度创新,在彰显区域个性和服务国家战略上实现新的突破。(记者 陈卓珂)

极简改革,陕西敞开方便之门

陕西发展“三个经济”观察之门户篇(二)

记者 陈卓珂

“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下硬功夫打造好发展软环境。”在3月5日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而3月1日,是陕西省贯彻落实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要求,印发新版营业执照的第一天。当天上午8时,在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9个功能区之一的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管委会政务大厅的工商注册窗口就发出了全省首张新版营业执照。这是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以极简审批改革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又一力证,也是发展门户经济的必然要求。

“3450”刻度标记陕西经验

拿到全省首张新版营业执照的是西安环普创新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沣东新城管委会副主任马建昌、沣东新城市场服务与监督管理局局长张锻炼为企业现场发放营业执照,并与企业代表合影留念。在他们的合影背景中,“3450 综合服务大厅欢迎您”几个字尤为显眼。

今天,对于很多在西咸新区落户的企业来说,“3450”可能是他们对这里最深刻的认知。

巴夫洛(西咸新区)仓储服务有限公司工程总监殷卫兵还记得,2017 年 11 月他到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过程。“上午递交的材 料 ,下 午 就 拿 到 许 可 证 了 。”他 所 经 历 的 正 是“3450”行政审批改革在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肇始。“那个时候,‘3450’正在空港新城试点,我们是最早一批受益的公司。”

2017 年 12 月 ,西 咸 新 区 在 空 港 新 城 召 开“3450”(即 3 个工作日办结营业执照,4 个工作日办结经营许可证,50 个工作日办结建设工程项目审批)综合行政审批试点工作现场会,总结西咸新区“放管服”工作的改革经验。在这个会议上,西咸新区确定了在全区范围内推进“3450”行政审批效能体系建设。

在西咸新区 ,“3450”是一种刻度,标记出了“放管服”的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实践。登记申报、审批合一、口述办照、全力助推产业培育、进一步压缩办事时限的审批政策、着力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迅速办理完成相关手续……许多像殷卫兵一样的企业人士因此受益。

2018年以来,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咸新区大力提升营商环境,扎实推进“3450”综合行政审批效能体系建设,行政许可事项审批时限压缩 30%以上,建设了全省第 1个与省级平台互联互通的地市级政务服务平台;持续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一网共享”的政务服务改革创新入选 2018年全国“互联网+政务”优秀实践案例 50 强;打造惠企便民的营商环境“,一次办事项”达到91.7%“,网上办”事项达到86.4%……

随着营商环境不断改善,西咸新区市场活力持续增强,2018 年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 2.72 万户,同比增长 56.5%,发展环境的竞争优势得到明显提升。

9项推广创新推动职能转变

2018 年 12 月,家住杨凌自贸片区的刘朝伟办了一件大事儿:他终于办了一家自己的建筑公司。

“现在想起来还很开心,没想到那么快。原先我是想可能要领表,填资料,盖一些章子,过来之后没想到在手机上就能直接办理,方便、快捷、省时间。”刘朝伟记得,杨凌自贸片区推行的“微信办照”业务,让他在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里就注册了一家公司。

“通过关注‘陕西工商’官方微信,实名刷脸认证登录后,我将公司的名称、经营范围、注册资本等信息直接录入,手写签字后就完成了工商登记注册。”刘朝伟回忆说。

“微信办照”是杨凌自贸片区的“明星业务”。早在 2017 年 7 月 1 日,杨凌自贸片区就全面启动了市场主体设立登记“微信办照”全程电子化改革。

当年 7 月 10 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杨凌考察时,称赞这项改革让群众不跑腿就能办事。

同年 9月 29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国务院第四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给予表扬的通报中,将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杨凌自贸片区“微信办照”作为在全国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案例。这也是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首个在全国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案例。

据了解,揭牌以来,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形成了一批制度创新成果,发挥了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和

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作用。

“微信办照”“创新推进中欧班列发展,推动西向国际物流通道建设”“铁路运输方式舱单归并新模式”“‘一带一路’语言服务和大数据平台”“国际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积极打造‘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杨凌农业全产业链经营模式”“线上税银互动缓解企业融资难题”“技术经理人全程参与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模式”等 9 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

此外,2018 年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全年新增制度创新案例71 个,创新案例累计达到 148 个;向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上报陕西省创新案例 38 个,累计达到 69 个;“行政事项审批(备案)联办网上申请平台”等 18 项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

百项改革效率激发活力涌流

“太方便了,连工作人员的面都不用见,就完成了营业执照变更手续。”2 月 21 日,位于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港务区的一家建筑工程公司需要进行营业执照变更。该公司的财务人员刘金金来到国际港务区政务大厅,通过“24 小时信包箱服务”,他仅用 1 分钟就取到了变更后的营业执照。此前,刘金金在公司登录政务服务中心网站,提交了变更申请,从申请到取到证照,整个过程他与审批办证人员“零见面”。

事实上,不仅是国际港务区,2018年以来,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入推进“证照分离”,100项相关改革任务全面推开,西咸新区率先实现了行政许可与服务 2 项全域通办;西安推出 2043 项“最多跑一次”事项,创立“自贸驿站”“24小时信包箱服务”新模式。

与此同时,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持续优化“多证合一、多项联办”服务平台,全面落实企业工商登记注册“一口受理、并联审批”和全程电子化,推行商务秘书和“集群注册”服务,把企业注册登记办理时限缩短至 3 个工作日内办结,将第二批 42 项省级行政管理事项下放(委托)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办理,下放(委托)事项累计达到 261 项。

通过在各功能区分别设立行政审批、市场监管专门机构,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立“一枚公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的政府管理新模式;完善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陕西),全省各级 4626 个部门已经接入,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信息已全面实现互联共享。整合信用信息 4400 万条,对严重失信主体实现在线拦截和自动限制,初步形成“联合惩戒”的闭环系统。

创新税收服务,建立容缺受理机制,压缩申报事项,开通发票“网上申领、线下配送”平台和微信办税、在线预约等掌上服务产品,让纳税人少跑路。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还与蚂蚁金服、腾讯、工商银行等就税款缴纳、税银互动达成合作协议,建立了网上办、自助办、大厅办、手机办等多元化办税渠道。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实施“专利代理能力倍增计划”和“知识产权服务能力提升工程”,2018 年,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新引进西安汇智创想、西安三知等知识产权服务机构 10家。2家公司成为第三批全国知识产权服务品牌培育机构。这为我省探索建立自贸试验区跨部门知识产权执法协作机制,推动建立中国(西安)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建立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中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增强了陕西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