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新区坚持以企业和群众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行“四电”(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电子证照、电子文件)改革,出台了专项改革方案,开发了群众申报端的电子签名和电子印章功能,突破了传统网上办事中身份可信和材料可靠的重点技术,实现“企业和群众在线提交电子材料、审批部门在线审查电子材料、审批结果发放电子证照、全过程材料电子化归档”,目前,已实现1993个事项可用电子签名,覆盖比例达72.6%。真正解决了办事群众线下提交纸质申报资料问题,全力打造全流程在线“不见面”审批升级版。
一、改革举措
(一)运用区块链,开发“双功能”
1.开发电子签名。在西咸新区政务服务平台申报端集成手写电子签名和人脸识别功能,办事群众可在上传的电子材料中通过手写签名对材料内容进行确认,经电子签名的文件内容和签名人信息一同通过区块链存储,审批人员可以对电子签名过程信息进行查询核实,确保真实有效。开发“二维码签名”功能,通过电脑申报可用手机扫码,将手机的手写签名字样实时传输至政务服务网。同时,人脸识别功能接通公安部门人脸数据库,实时获取最新的个人生物识别数据,确保每一次手机签名均由本人完成。
2.开发电子印章。采用国标加密算法和国标版式文件,建成了政务服务网审批端和申报端电子印章系统。在群众办事的申报端,为新区范围企业免费发放电子印章,在政务服务网申办业务时可在需企业盖章的材料中使用电子印章,不需要通过实体窗口提交纸质资料,率先为51家全区工程建设重点项目免费发放。在业务部门的审批端,共启用电子印章33枚,实现新区、新城、街镇三级行政审批局审批专用电子印章全覆盖,在审批结束后直接发放电子证照(含电子批复),办事企业可以通过政务服务网的个人证照中心下载审批结果电子文件。
(二)依托数据链,建立“双电子库”
1.建立电子证照库。依托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电子证照共享服务系统,建立西咸新区电子证照库(含电子批复),实现电子证照跨地区、跨部门共享。在政务服务办理中优先使用电子证照,政务服务事项的办理结果生成电子证照,行业主管部门在从事管理活动中,对已有电子证照的企业不再要求出示纸质证照。同时,提供电子证照文件在线核验功能,对电子证照文件的内容真实性和印章真伪进行查验。目前归集电子证照72类4829个。
2.建立电子文件库。按照《政务服务事项电子文件归档规范》(DA/T 85—2019),各级各部门审批服务的归档材料实现电子化。电子文件和纸质档案并行归档,对线下申报的纸质材料,由受理人员将纸质材料的扫描件录入政务服务平台归档。对线上(网站、微信、自助机等)申报的电子材料,原则上不再要求线下重复提交纸质材料,由办理部门自行从电子档案库中下载打印并存档。电子文件实行实时归集,已归集电子文件11.6万份。
(三)规范业务链,确保“双增强”
1.增强申报材料规范性。制定“不见面”审批事项清单,统一制定电子化申报表单,明确每个申报材料的电子化样表、空表和示范文本等132项信息要素,编制前台受理和后台审批标准化操作规范,通过增强申报材料规范性,实现办事时间总体减少57%,由办事群众提供的申报材料减少60%,办事环节平均减至受理、审核、特殊环节(踏勘、评审等)、审批等3到4个。
2.增强政务数据安全性。建立了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体系,用技术安全性提升办事群众对政务服务的信任度,电子印章、电子签名利用非对称加密技术,通过区块链和人脸识别技术的高可靠特性,确保电子材料、电子文件的可追溯、防篡改,使用安全可靠标准,降低审批安全风险,提高政务服务网的可靠性和使用率。
二、改革成效
一是深度推进政务服务“不见面”审批。“四电”改革以办事群众实际需求为导向,从群众在线申报、后台审批、结果发放到档案留存进行全过程电子化改造,用传统CA数字证书技术和区块链技术相结合,打造线上可靠可信的政务服务环境,实现全程电子化的闭环流程,深度推进政务服务“不见面”审批模式。
二是降低群众办事的难度和繁琐度。电子印章的使用促进了办事全程电子化申报和全程电子化审批,且申报材料可重复使用。电子证照、电子文件的汇聚和推广为数据共享提供了基础支撑,行业主管部门在从事管理活动中直接从电子证照库查验证照信息,进一步减少了需由办事群众和企业提交的办事材料,降低了企业后续办事的繁杂程度。
三是数据赋能提升营商环境。“四电”改革加快了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和应用,电子材料的应用,加大数源对接避免信息重复填报,解决了群众办事“反复改、来回跑”的问题,真正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实现企业和群众“随时、随地、随需、随行”的线上电子化申报,通过数据赋能增强“智慧政务”服务功能,进一步优化提升了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