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 专题专栏 / 脱贫攻坚 / 工作动态 / 正文

陕西日报:太平塬下的“杏”福生活

泾河湾畔,千亩杏林。春红刚谢,转身沉甸甸的果实已经挂满了枝头。

5月22日,“西咸新区空港新城2020红杏采摘节暨电商扶贫推介会”在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太平镇陈贠湾村果品交易市场院内举办。丰收时节的盛会,不仅吹响了抢收的号角,更是打破“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境况,让“太平红杏”广为天下知。

陈贠湾村果农张孟超种了20多年红杏,是个“老把式”了,家中一年70%的收入都指望着6亩果园里的那180棵老杏树。每年5月下旬,全家人都参与抢收红杏中,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早早的就在地头等着收购。这些年基本上没有过滞销。赶上空闲时候,张孟超也会到集市上零卖。2019年他家仅红杏一项收入就有5万多元。

2020年,正当张孟超满怀期待等着又一个丰收年,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节奏。如何防范滞销风险,大家心里暗自担忧。

“老乡们各自为战,眼下看着是有收益,但是潜在风险很大,也不利于品牌化建设。村里没钱,基础设施无法改善,对贫困户帮扶也有心无力。” 陈贠湾村村委会主任来建辉分析,陈贠湾村有“枣杏之乡”之称,追溯起来有300多年种植史,寄托着村民们脱贫致富的希望,要致富还得在这2000亩杏园上发力。

2018年,陈贠湾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建立起“合作社+公司+农户+电商平台”产业扶贫模式,村民以土地形式入股,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实行统购统销,每卖出一斤红杏,村集体就有6分钱收入;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务工可获得一份收入。村上还引导村民不喷农药、不施化肥,发展生态农业。

2019年4月份,“太平红杏”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核准注册集体商标,在品牌化建设上迈出一大步。

在危机中寻求机遇,陈贠湾村决心以此为契机,加大电商销售渠道。3月份复工后,陈贠湾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陕西慈航优农股份有限公司签约,共同筹资建设陈贠湾村果品交易市场。

经过两个月的紧张建设,网络交易厅建设和装修全面完成,5月22日,陈贠湾村果品交易市场正式投入使用。

投入使用当天,这里就举办了电商扶贫推介会场:会场上,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客商现场品尝,观看现场推介,有人当即签约;直播间,太平镇镇长武岗给全国网友介绍太平红杏产业发展,畅谈太平镇未来产业发展格局,展现泾河湾畔优美的田园景象。

张孟超家的杏成了抢手货,他对比再三,选了个最高价卖了。

院子里,6辆顺丰物流车一字排开,等着把田间地头的甘美果实送到消费者餐桌。

“红杏保质期短,3天内吃口感最好。传统物流中间环节长,很多红杏还是青的就摘下来。通过电商平台发货,就可以等成熟再摘,运输的时候再放上冰袋,能最大限度的保障红杏的风味。”来建辉说,等明年冷库建成,还可以储备一部分鲜果,反季节销售。价钱还能翻倍。

“太平红杏品质好,发展果品深加工,做成杏干、饮品,肯定畅销。”

“搭乘空港新城‘买全球、卖全球’政策优势,把太平红杏卖到全世界。”

……

活动现场,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畅想着未来的好日子。

归档时间:2023-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