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面门头招牌高达三米,绿底白字写着“绿色传统美食、原生态、纯手工”,经营范围包含手工面条、麻食、锅盔、画卷等12种面食。10月25日,泾河新城高庄镇高庄村的股份经济合作社面食加工店正式开业,这是西咸新区首家为扶贫、为壮大集体经济,并结合当地特色而开的面店。
面食纯手工无添加 开锅香味四散
面店位于高庄村十字路南约30米,北通沣泾大道,南通汉阳陵博物馆,东西衔接包茂高速。隔着透明的门帘就能望见店里食品柜中摆着菠菜面、麻食、花卷等。走进店里,食品价格表一目了然,视线越过柜台透过玻璃窗户,操作间里四个工作人员头戴厨师帽、口罩正在木制的案板上忙着擀面、烙葱花饼、包包子。与操作间一门之隔的厨房里麦香味四散,刚蒸好的包子、花卷、馒头热气腾腾被端出来晾在蒸笼上。
面店位于高庄村十字路南约30米,北通沣泾大道,南通汉阳陵博物馆,东西衔接包茂高速。隔着透明的门帘就能望见店里食品柜中摆着菠菜面、麻食、花卷等。走进店里,食品价格表一目了然,视线越过柜台透过玻璃窗户,操作间里四个工作人员头戴厨师帽、口罩正在木制的案板上忙着擀面、烙葱花饼、包包子。与操作间一门之隔的厨房里麦香味四散,刚蒸好的包子、花卷、馒头热气腾腾被端出来晾在蒸笼上。
面店提供就业机会 贫困户自谋致富路
王焕是高庄村的贫困户。自从1993年丈夫患上精神方面的疾病后,整个家的重担都压在她身上,直到2016年孩子大学毕业后她终于松了口气。在泾河新城打响脱贫攻坚战后,她家享受上了健康扶贫、就业扶贫、低保等政策。2018年时,她家已满足脱贫条件。让王焕没想到的是,在村里着手筹备面店时,村支书杨小健就考虑到为她在面店留岗位,为她家再增加一份收入。
在面店里工作的6人中有3人来自贫困户,是村上经综合考虑,有意向、有劳动力、符合面店工作需求而后选择的。杨小建说,贫困户若志不贫,再加上现在全面的脱贫政策很容易就达到脱贫条件。“帮扶贫困户目的不是达到脱贫条件就结束了,更要让他们觉得靠自己的双手也可以走上致富路。”
全村有产业 户户有门路 高庄村形成新脱贫增收格局
2018年年底,高庄村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如何能在土地上为扶贫添把火,增加集体收入,成了杨小建时常思索的问题。考虑到关中平原种麦子的历史长达3000多年,村民世代以土地为生,周边有大量的流动人口,加上现代人都追求绿色、无公害食品等。多重综合考虑下,高庄村与高庄镇领导干部共同合力找到以面店为突破口,对上连接农作物种植,对下连接农产品销售,从而带动整条农产品发展的产业链,将一二三产业结合起来。
这条农产品产业链是如何排兵布阵的?记者了解到,这条产业链可分为三部分。首先,是种植。村里将用80亩土地种植麦子、红薯等农作物,有部分贫困户与村民参与土地入股及分红。从农作物种植到收割所需劳动力,贫困户与村民通过劳动可获得报酬;村民自种农产品也不用愁销路,村里可统一收购、存放。
其次,是加工。村里将开设加工厂,将农作物加工成红薯粉条、面粉等。期间所需大量劳动力也将以村民为主,优先考虑贫困户。新开面食加工店以村里自种小麦磨成面粉为原料,秉着原生态、无添加的原则,又重点以纯手工为特色。正是家庭主妇所擅长,村里女性能兼顾家庭与收入。
最终,是销售。无论是粉条、面条、手工馒头,这些农产品最终销售后才算整条产业链完整。村镇领导干部从着手之初就在为这些特色农产品铺销路,“面粉将以5斤、10斤包装为主,方便邮寄。锅盔、手工馒头,我们计划与本地大型超市进行洽谈达成合作。”杨小建说,农产品产业链上的每一环都考虑到为村民增加致富途径。
从农产品的种植再到加工、销售,将带动村民在自家门口找到致富路,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时找到出路。在新时代的春风下,高庄村因村制宜、因户制宜,成为泾河新城乡村里脱贫攻坚的一大亮点,以实打实的生动写照形成全村有产业、户户有门路的脱贫增收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