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段保3年+义务段0辍学+高中(中职)段重引导+大学段促就业
秦汉新城确保教育扶贫“顶梁柱工程”成才“竣工”
按照“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彻底斩断贫困链条”的总体思路,秦汉新城将义务教育段控辍保学“七长”责任制向学前段、高中中职段及大学教育段延伸,管委会主任、教育卫体局局长、镇(街道)长(主任)、村长、校长、家长、师长(班主任)层层包抓、全面落实;同时开展“党建+教育扶贫”,为每名贫困学生增加一名党员教师进行包抓,确保贫困学生学前段接受好3年教育;义务段0辍学;高中(中职)段把有学习能力的贫困生一路护航至高校,让有就业意愿的贫困生接受职业教育、学一门技能;大学段注重就业问题,帮助他们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四段”同固,健全贫困家庭自我造血功能,让贫困户依托教育扶贫“顶梁柱”工程彻底摆脱贫困。
双照办的孙小军(化名)是个苦命的孩子,因先天发育缺陷,影响到四肢运动、动作较为迟缓。第一次见到他时,双照第一中心幼儿园教师孙彦军、郑雯有种说不出来的难受,不自觉地想去抱抱孩子。通过和家长沟通,孙彦军、郑雯就孩子的帮扶教育问题进行了明确。此后的一年多时间,孙彦军、郑雯每周一次前往孩子家看望、慰问,及时送去补助资金,还时不时地送去毛绒玩具、手套、棉鞋等生活用品和书包、彩笔、儿童读物等学习用品,和孩子聊天、做游戏,驱散他心里的阴霾。管委会给小军家改建了厨房、新建了淋浴房,孙彦军、郑雯热心地帮孩子父母添置物品,让孩子全家都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看着孩子捧着玩具、书本喜出望外的样子、看着全家人满心的欢笑,孙彦军、郑雯也颇感欣慰。
双照第一中心幼儿园郑雯与孙小军(化名)耐心交流
正阳办余亮亮(化名)的父亲因脑梗后遗症行走不便,母亲离家出走,家中仅靠奶奶养活,经济十分困难。长期封闭、心理忧虑等原因让孩子变得内向、孤僻、自闭,小学毕业后一直待在家中。在精准扶贫摸排中,白庙中学了解到了余亮亮的情况,立即把他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制订了详细而周密的帮扶计划。龚咸阳校长亲自包抓,教师王瑞积极参与,先后九次走进余亮亮家中宣讲扶贫政策,苦口婆心地作余亮亮和家长的思想工作,劝导他继续入学接受教育、靠知识改变命运。龚咸阳、王瑞用真情打动了余亮亮及家人,终于使他鼓起勇气、重新走进校园。为了让余亮亮安心学习,学校给他买了新书包和学习用具,帮他参加了保险,安排科任教师从学习、生活上全面予以帮扶。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中,余洋洋取得了全年级第28名的好成绩。
白庙中学王瑞为余亮亮(化名)穿上新棉衣
兰池学校刘鹏程(化名)的奶奶已82岁高龄,一家三口靠父亲打零工维持生活。因为家境贫穷、学习成绩不理想,孩子渐渐产生了厌学情绪、不愿再继续上学,产生了外出打工的念头。包抓教师郭存庚和费利娟多次上门做工作,与他谈心,终于打消了孩子外出打工的念头,让他重新回到了课堂。在学校领导和帮扶老师物质、思想、学习上的帮扶,刘鹏程进步很大,他打算初中毕业后报考职业学校,靠一技之长改变家庭面貌。
兰池学校郭存庚与刘鹏程(化名)谈心
窑店办的朱燕(化名)出生在一个特殊的家庭,与年逾古稀的奶奶相依为命。在外地上大学的她不常在家,帮扶老师严幸鸿除了及时送去补助资金外,还经常上门和朱燕奶奶聊天解闷、帮忙做一些家务和农活;通过电话和微信与朱燕保持联系,告诉她家里和奶奶的近况,让她安心学业、自立上进,依靠知识改变家庭面貌、让奶奶安享晚年。朱燕快毕业了,严幸鸿就和管委会包抓干部、学区、街办、教育卫体局等一起想办法,终于让朱燕找到了一份稳定满意的工作,成了奶奶靠得住的“顶梁柱”。
教育扶贫关系到贫困学子的未来,关系到贫困家庭的生计,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创建,是精准扶贫的基础;不让贫困学生在教育起跑线上掉队,是秦汉新城义不容辞的责任。为切实做好教育扶贫工作,秦汉新城全面贯彻落实《西咸新区教育脱贫和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加强教育扶贫管理工作,紧紧围绕加快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退出机制,积极推动各项帮扶措施,夯实保障“基础”,筑牢扶志“主体”,确保成才“竣工”,全力推进教育扶贫“顶梁柱工程”,以实际行动让贫困学生有钱上、有学上、上好学,让辖区每一个贫困学生都成为家里的“顶梁柱”,立志用智摆脱贫困,同步够格迈入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