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 专题专栏 / 脱贫攻坚 / 工作动态 / 正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榆林考察引起热烈反响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陕西省榆林市考察时强调,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西咸新区扶贫系统的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要以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指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的融入乡村振兴。

9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榆林市考察调研。他来到米脂县银州街道高西沟村,走进田间地头,察看农作物长势,与陕北老乡拉起家常。总书记细致地询问老乡们现在生活上还有什么期盼,是不是都有医保。当听到老乡们回答现在生活都好了,医疗保障也都有,他十分高兴。

新区扶贫办干部方超:总书记的考察指导,对于我们今后主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提供了模板,要扎实发展农业种植业,强化产业支柱。

“硬糜子做黄米馍,软糜子做油胡兰、油糕。”其间,总书记托起田间沉甸甸的糜子穗,与老乡们忆及多种以糜子为食材的陕西特色食物,令人倍感亲切。“糜子”是一种怎样的农作物?

糜子,起源于我国北方黄河流域,曾是中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也是7000年前华夏先民的唯一主粮,种植历史可追溯到10000年以前。

作为农业文明中较早被“驯服”的粮食作物,我国多地有漫长的糜子种植史,尤其是在灾害频发、粮食不充裕的年代,糜子因其耐旱、耐瘠薄、产量稳定、生育期变幅大等特性,成为不少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救命粮”。

糜子是陕西省榆林市山区的主要农作物之一,糜子种植是促进榆林市特色农业发展和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之一。2020年,作为国家糜子主产区,榆林市府谷县糜子种植面积达87000亩,平均亩产达到450斤,按5.2元/公斤左右的收购价来计算,仅一产产值(即糜子种植收获的农产品产值不含农产品加工等附加产值)就达1.02亿元。

陕北老百姓用糜子酿酒、做糕有着悠久的历史,辈辈相传,手把手授艺,制作的过程繁琐且操作要求较高。油糕、糜子窝窝、米黄等都是以糜子为食材的极具陕北特色的传统美食。

秦汉新城扶贫办崔敏:习近平总书记对糜子产业的考察,给了我们一个发展思路。即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一定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作物,力争形成产业链。

乡味蕴含着乡愁。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大唐不夜城步行街也曾提到一种以糜子为原料的美食。在老字号西安饭庄,总书记看着正被厨师装盘的食物,用地道的陕西话说:“这是凉皮子、洋芋擦擦,还有陕北糜子糕。”总书记说,我插队的时候就吃过这儿的菜。

“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对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民,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考察路上总书记与老乡关于“糜子”的这段对话,再一次彰显人民领袖深厚的人民情怀。

从“吃不饱肚子”到“白面猪肉不太稀罕了”。米脂县的高西沟村,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一条小山沟,村里老一辈都有吃不饱的记忆。

从“山上光秃秃、年年遭灾荒”到“层层梯田盘山头、片片林草盖坡洼”,旧貌和新颜对比鲜明。这些年,陕西绿色版图向北延伸了400多公里。对此巨变,习近平总书记进行充分肯定。

沣西新城大王东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力:总书记要求我们在乡村振兴上要走在前列。作为一名驻村书记,我们一定要为村里做好各种发展服务,早日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在绥德县张家砭镇郝家桥村,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村民家中看望,还到村果蔬大棚基地仔细了解村里产业规划发展情况,在村互助幸福院、村卫生站同老人、医护人员等亲切交流,让大家伙儿深受鼓舞。

泾河新城扶贫办干部杨子:我老家就是陕北的,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鼓励,增强了我对家乡的热爱。相信有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导,家乡一定会持续壮大农业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下一步,新区扶贫系统将坚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动力,全力以赴抓好当前各项工作。当前,新区面临新一轮强降雨天气,防汛形势十分严峻。要扎实做好防汛抢险工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科学制定工作预案,坚决落实防洪涝救灾和帮扶措施,确保辖区群众不出现规模性返贫。

归档时间:2023-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