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端阳至,时清日复长。
每个民俗节日,深究起来,都留存着一个民族深刻而独特的文化记忆。
端午,一个纪念伟大诗人的节日。
两千多年前,写出《离骚》《天问》等伟大诗篇的诗人屈原忧国忧民,自投汨罗江而死。楚国人民为了不让江中的鱼儿吞食屈原的遗体,包糯米为粽投入江中,划舟以驱赶大鱼,自此形成了端午包粽子、划龙舟的习俗。每逢端午,粽子飘香,飞舸竞渡,人们在这种活动中纪念民族的诗人。
“端,物初生之题也。”端即为初,因此农历五月初五被称为端午节。此外,也有端午是上古先民择吉日祈福纳祥之说。在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划龙舟、佩香囊、悬艾叶、系五色丝线、喝雄黄酒,各种形式的端午习俗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美好愿望。
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于2009年9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跻身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传统节日代表着文化和民族的认同与自信。传统节日沉淀着先民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内涵,是一个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的结晶和载体。保护传统节日就是保护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
今年端午假期恰逢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更为端午节增添了诸多文化意义和内容。“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今年端午节期间,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彩再现成为我省假日生活的一大亮点。安康汉江有龙舟大赛,西安、汉中等地有端午诗会、国风秀等形式新颖多样的非遗文化活动。这些活动为人们感悟传统文化提供了载体,更赋予传统节日新的内容和活力。
传承历史,才能开辟未来;思接千古,方能积蓄前行的力量。今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政府的提倡和人们的共同努力下历久弥新,正在焕发出新的光彩和无穷魅力,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影响至深的民族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