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免费资料大全

【网络中国节•春节】春节礼俗话拜年

拜年礼仪的发生除了有悠久厚重的古老习俗的驱动以外,还是乡土生活的内在需要和乡民情感的自然流露。村落拜年活动有着孝亲睦族的功能,也是维持和加强村民互助关系的有效方式,又是村落之间沟通信息的重要渠道

春节拜年起源于岁首祭祀。在新年的开端,古人一方面祈祷农事丰收,一方面求告神灵保佑亲人平安度过新的一年,于是向神灵跪拜求告。这种新年祭祀仪式的拜神和祷告就是拜年的最初形式,后来才从祭祀仪式演变为人与人之间的新年祝贺礼俗。

拜年礼俗产生的时间是古远的,最早得以记载的是周代的拜年活动。《诗经》中有周代民间过年及拜年的记载,《春秋》《左传》则载录了朝廷元旦的“朝正”团拜的活动。周代朝正的场所是在祖庙之中,或先在祖庙祭祀,再转到其它地方庆贺、宴饮。汉代以后,朝廷朝正的典礼更加隆重,地方官府的团拜活动也越发普遍。宋代正式出现“团拜”一词。民国以后,许多地方政府组织官员士绅汇聚一起行拜礼,或只是团聚庆贺而不叩拜,是简便的团拜礼仪。民间则以单独行礼的拜年为主,也有同姓族人或其他团体的团拜活动。

拜年是中国人非常看重的一种礼俗。亲属、师生、同事、朋友等亲近关系过年时都要有拜年礼仪。在一些特别亲近的亲属关系中,晚辈给长辈每年一次的拜年是必不可少的礼仪,如果某一年缺少了这一礼仪,肯定是发生了很特殊的事情致使该礼仪不能履行或者双方的关系出现了严重问题;如果双方关系正常而没有拜年,那就是晚辈的严重失礼,长辈会非常在意地“挑礼”。

作为亲人、同僚、朋友等具有密切关系的人们之间的一个重要礼节,拜年礼俗在密切人际关系的同时,也成为一项人情负担。宋代开始流行起投递贺刺代替入门拜贺的方式。贺刺相当于今日的贺卡,上面写上祝贺的话语,签上名字,有的还写上所送礼品,自己或派仆人送到对方门前。这种方式适合于同僚及关系并不很亲密但又需联络感情的人们之间,至于亲人、好友之间还是要当面拜年。

在现代社会,虽然拜年还为人们所看重,但是总的来说已经大为简化了,特别是在城市里。城市里一般的拜年都是不见面的,过去以打电话的方式居多,自手机成为普遍的通讯工具后,发送拜年短信、微信成为便捷和时兴的拜年方式。但是在特别亲近的关系中,发短信、微信拜年是不行的,比如特别亲近的亲属关系、师生关系等,晚辈或位卑者还是要登门当面拜年,关系很要好的同事、同学、朋友等也以聚会的形式相互拜年。现代城市的拜年与拜年的本义已经有较大的距离,没有了“请神”活动、没有了跪拜动作,已演变为亲友间的年节问候,拜年话以“过年好”为多,没有了“拜”字。至于拜年短信与微信,则丰富多彩、风格多样。

在河北、山东、河南等地,还保留着古朴的跪拜式拜年习俗。这种拜年方式常被看作地方特色的拜年,实际上是我国古代普遍的拜年方式在今天的遗存。在河北省景县,拜年是为村民最为看重、持续时间最长的年俗。这里的拜年是面对面的贺仪,不借助现代通讯手段。虽然都有手机,但是亲人、村民之间的拜年是不用手机的。

相对于一般城市里的拜年,景县的拜年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有特定的时间。景县拜年从正月初一凌晨开始,到正月初十结束,个别因亲戚多而在初十前“走不过来”的延长到十五以前。初一在家里和村落内部拜年,初二以后到别的村子给亲戚拜年。拜年一定是从正月初一凌晨开始,年三十以前没人说拜年话。城市人常说的“拜个早年”“提前给您拜年了”在这里是不行的。尽管年三十晚上要团聚、“熬福”,睡得很晚,但是初一早晨必须早早起来。这天早起表示过日子“心盛”,预示着一年勤快,能有好收成。这天谁家的鞭炮响得早要被别人钦佩,响得晚要被人笑话邋遢。煮熟饺子,放完鞭炮,晚辈们开始依次在堂屋祖灵图画前拜年。

第二,有特定的场所。河北景县的拜年一定是在家中堂屋里进行。堂屋北墙上挂着祖灵图画,两边挂着的布质条幅上写着对联,如“祖宗功德传百世,子孙基业福寿昌”。供桌上燃着香,摆着鱼、肉、饺子等供品。供桌前打扫得很干净,有的铺上席子或布垫,以方便晚辈在这里磕头拜年,不让拜年者的膝盖沾上土。也有一些人家认为这样做好像是准备好让别人磕头的,不太客气,就不铺垫子,等别人磕头时他们会客气一下:“别拜了,有这个话就行了。”只能在堂屋祖灵前拜年,这符合拜年的本义:向祖灵磕头,求告祖灵保佑一年健康平安、一切顺利。所以这里的人们在路上碰见没有说拜年的,因为不能在路上磕头,这里没有人家供奉的祖灵,说拜年就显得很虚假,要说拜年的话也只能说“等会儿到你家里拜年”。

第三,有跪拜的动作。拜年礼仪由拜年话和磕头动作组成。拜年话没有城里人那些花里胡哨的辞令,都由称呼加“给您拜年了”组成。喊了“拜年”后就要磕头。如初一凌晨饺子摆上桌,父母在里屋饭桌前坐好,儿子就在堂屋里喊:“爸爸,拜年了!”“娘,拜年了!”爸妈分别在里屋喊:“磕吧!”拜年者就向着祖灵磕头:男子拱手作揖,双腿跪下,再两手撑地,头俯下去,触地而止;女子在喊叫以后,两手握住,在腹前右方贴身振一振,两腿跪下,身子前俯,头向下点一点,就算磕头了。

第四,对该拜年的人,每年的年礼都不能缺。各家对给人拜年和被人拜年都很看重。“断了年礼”是很严重的事情。媳妇跟公婆闹矛盾,平时都不说话了,但过年都要规规矩矩地拜年,如果缺了这个年礼,那就是特别大的事,基本等于宣布彻底断绝亲属关系。即使媳妇平时有多种不敬,但拜了年,公婆也就顺气很多。如果没有特殊原因并特别说明的,亲戚之间缺了拜年往来就意味着这门亲戚从此断交了。初一拜同性宗亲时,年轻人就注意不要漏掉哪一家。长辈们在暗暗留心着哪家的后生来拜过了,哪家的没来,如果有没来的就在心里很别扭。等自己家的孩子回来,一般家长要检查一下年轻人的拜年“成绩”,看有无漏拜的人家;如果漏拜了,要赶快去补上。还有没计划拜的,如果人家来拜了,还要回拜。

第五,注重对拜年者热情招待。这点突出表现在不同村落亲戚之间的拜年,要以本地最丰盛的酒席招待来拜年的亲戚。从初二开始,要到亲戚家拜年并招待外村来自己家拜年的亲戚。由于每家的亲戚都比较多,必定有先拜后拜之分。一般先拜近亲,后拜远亲。近亲中又以岳父岳母家为最重要。对结了婚而岳父岳母尚健在的男子而言,初二是携妻带子去丈人家拜年的日子。同时岳父岳母家也在这一天派一个人通常是内弟来这边拜年。其余近亲则是姑家、姨家、舅家等。还有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是在哪个亲戚家吃饭。由于常在一天内拜几家亲戚,而只能在一家吃中午饭,所以要根据路途的便利和关系的远近考虑好先去哪家、后去哪家、在哪家吃饭。一般是在近亲家吃饭,这样不怕麻烦对方,如不在近亲家吃饭,对方也会有意见。给近亲拜年一方面要在这家吃饭,另一方面也要带上礼物,这礼物可以是酒、肉、鸡、鱼、水果、鸡蛋等,也可以是自己做的年糕、去当地商店买来的点心,装在篮子里或提兜里。亲戚家一般不会把礼物全部收下,而要留出一小部分来,或者再装进些自家的东西,这就是“留回篮”的习俗。吃完饭,再喝会儿茶,客人们就陆续告辞了。

在现代村落,这种拜年礼仪的发生除了有悠久厚重的古老习俗的驱动以外,还是乡土生活的内在需要和乡民情感的自然流露。村落拜年活动有着孝亲睦族的功能,也是维持和加强村民互助关系的有效方式,又是村落之间沟通信息的重要渠道。近年来,村落生活方式和内部结构整体上发生了显著的变迁,而景县拜年的传统方式仍然顽强地传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