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以来,陕西省西咸新区不断掀起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热潮,催人奋进的十九大报告成为基层党员群众学习的经典著作。西咸新区泾河新城退休教师张伯高与沣东新城杨发发两人在学习十九大报告的同时,先后精心完成“党的十九大报告”全文书法作品。
德高望重的张伯高老师是邵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村里哪里发生了小矛盾,经过他们几个老同志出面调解,都会得到平息。今年77岁的老先生是个热心肠人,《今日说法》是他喜欢的节目,每天中午必看。老先生说学习十九大报告感触最深的就是,党中央依法治国战略和决心是正确的。2017年12月底,记者在采访泾河新城人民调解工作时,发现张老师写的调解案卷文字很漂亮,才知道他有深厚的书法功底。他的小楷字俊秀规范,大楷字刚劲有力。记者当时在村委会也见到了他历时2个多月,倾心完成党的十九大报告全文书法作品,厚厚的一摞宣纸透着崭新的墨香味道。张老师谈起创作之初 “学习了党的十九大报告让人很振奋,就想用毛笔一个字一个字写下来”。
时隔大半年,再次见张老师他的笑声还是那样爽朗。张老师退休后的日子过得很清静,他家的院子很漂亮,院子两边是树木和蔬菜都长势很好。虽然眼睛有些花,但每天写小楷字是他必做的功课,他从卧室里拿出一袋子大字本,有31本都是今年写的,每本都是他写的小楷字,每页上80个汉字,每个字都很工整。张老师说他教了一辈子小学语文,写毛笔字就是他的唯一爱好。他认为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写每一个汉字的笔画都要规范标准,对汉字要有感情,对汉字要有敬畏之心。他写小楷的毛笔有些秃,但每一个字写的稳稳当当,大大方方。老先生喜欢古文,写的最多的也是古文,他写字不是为了出名,是晚年生活的健康体现,也是一个老读书人应尽的本分。写小楷就是费眼睛,他除了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就是写字,一年下来就小学生大楷本子就能写50多本,这不包括他平时在别的纸张写的内容。
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记者在沣东新城王寺街道终于见了民间书法家杨发发,与见面前的猜测有些差距,杨发发是大个子、艺术范、很年轻、接地气,他经营的超市一大块地方被他的字画占了。杨发发从小就写的一手好的钢笔字,曾经在西安市张家村派出所干过8年笔录工作,学习书法也是他一直坚持的兴趣爱好。
党支部第一次学习十九大报告时,杨发发被震撼了,他感到报告里每一个文字是那么的有力量。“我是一个普通的党员,当时就想着在今年“七一”前必须完成党的十九大报告全文的抄写,我的书法功底不是很好,但我要用仅有的能力用心完成”。在抄写十九大报告的那段时间,白天他要忙店里的生意,晚饭后从晚上7点一直写到夜间11点多,坚持100多个晚上终于完成。作品装裱后就装在箱子里,也没有打开过,直到展览那天打开一看,他被自己的行为又震撼了。
今年48岁的杨发发很谦虚也很刻苦,苦心练习毛笔字三年多时间,除了名师指导,空余时间就练习毛笔字。杨发发也展示了他的抄写作品,一个大箱子、两大卷宣纸,每卷近60米,沉甸甸的分量。杨发发抄写的“十九大报告”书法作品后边有他自己的学习感言:......十九大报告,三万余字,字字珠玑、句句暖心、催人奋进、一次次阅读一次次收获一次次升华,我作为一名普通党员,一个书法爱好者决心把它抄下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作者 董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