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复兴大道、连霍高速辅道主线及陕历博秦汉馆周边交通配套工程等陆续建成通车,西咸新区高效便捷的交通环境进一步升级。
基础设施是推进城市发展的基本保障,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西咸新区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从道路交通到生态环境,再到公共服务设施,让市民不断遇见稳稳的幸福。
路网交通内畅外联,想去哪儿去哪儿,道路交通,是城市的血脉。
在西咸新区,宽阔平坦的道路纵横交错。从连通内部的快速路、立体交通、跨界路,到畅通与西安、咸阳主城区的道路衔接,这里正编织出一张内畅外联、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
复兴大道和连霍高速辅道主线的先后通车,进一步打通了西咸新区的交通内外循环,也让新区30分钟交通圈加速拓展。家住沣东新城的陆明说:“绕城高速阿房宫收费站向东10分钟就能直达西安市西二环,向西5分钟就到沣河片区,更方便了。”
目前,新区共有对外互联互通道路43条,泾高南路、腾霄四街、东云杉路等26条道路已经建成通车,总长度246.8公里。这些道路拓展了城市骨架,拉近了新区与西安、咸阳主城区的距离,让辖区群众进一步融入两市。
在公共交通方面,新区范围内已开通4条地铁线路。1号线自新区中心区域穿城而过,将两座城市紧紧相连。5号线、14号线也是东西走向,分别将新区渭河南北两岸区域与西安主城区相连。16号线是西北首条全自动无人驾驶线路,也是目前新区范围内唯一的南北走向地铁线路,从诗经里小镇到秦创原中心,连接的是西咸新区的悠长古韵与科创引擎。再加上西北首条智轨示范线,轨道交通互联互通主骨架作用在西咸新区已经显现。
同时,西咸新区还紧扣“30分钟交通圈”,建立了以常规公交为主体,定制、通勤、动态公交等为补充的多样化公交体系。运营中的125条公交线路,覆盖了西安西站、西安北客站、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等重点客运枢纽,实现了与西安8条地铁线路的无缝接驳,城市“微循环”畅通运转。
城市建设绿色低碳,随处都能遛弯儿,生态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夏日的夜晚,随处可见新区的居民在附近的公园绿地绿道遛弯。5月26日晚,家住秦汉佳苑的张烨带着孩子在小区对面的大秦文明园里散步,时不时举起手机拍照。她说:“这里白天夜晚各有魅力。伴着徐徐晚风,夜游公园别有一番意境。”
近年来,西咸新区持续推进“全域建绿、见缝插绿、立体增绿”,累计建成城市公园33座,口袋公园和绿地广场78座,建成绿道864.25公里。目前,新区绿地总面积10540.24万平方米,形成了绿色低碳的城市生态基底。同时生态修复河湖湿地23处,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一条条美丽滨河景观带,将城市与自然有机融合。
还有一些“看不见的工程”在默默夯实新区城市基础设施的“里子”。作为海绵城市试点,新区已建设多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目前已经有2300万平方公里。在海绵城市建成区内,历史易涝积水点不见了,有效提升了排水防涝能力和水生态环境质量,增强了城市韧性和对气候的适应性。
对于“拉链路”,新区坚持低影响开发理念,以智慧城市建设为标准,统筹给水、雨水、污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等管网建设,累计建成综合管廊133.93公里,并开发了全国首个“区块链+管廊机器人”综合管理平台,探索区块链技术在综合管廊运维管理中深度应用。
公共服务扩面提质,上学就医都方便。
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近年来,西咸新区在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为辖区居民谋福祉。
自托管代管以来,西咸新区累计新建、改扩建学校 142所,新增学位 13 万个。先后引入清华附中、西安交大附中、西安铁一中、陕师大附中、高新一中、黄冈中学、西安中学、西安市一中和后宰门小学等一批优质教育资源,组建“名校+”共同体110个。这些学校配备了先进的教学设备,引进了优秀师资力量,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接受优质的教育。
现代化的医疗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在新区涌现。截至目前,新区共有各级医院40余家,西安交通大学附属泾河医院、西安国医医院、西安创新港医院等7家医院正在按照三甲标准加速建设。
持续加快三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已建成各类养老服务设施134个,可提供养老床位4967张,通过“中央厨房+配餐”等不同模式建成配餐点44个,新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100%,新区-镇-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逐步形成。
83岁的李云老人就住在空港新城北杜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他说:“住这敬老院挺好!伙食不错,每天变着花样,日常生活也有人照顾。”
不断增加的图书馆、美术馆、体育馆等文体场馆,更提高了群众的生活品质。
“去年最热的时候,我几乎每天中午都去单位附近的沣西新城绿色能源游泳中心游泳,今年由于工作变动来到沣东,原本想着中午游泳就不方便了,没想到新公司附近也有一家不错的游泳馆。”游泳爱好者张强说,泾河体育中心、空港新城运动中心等运动场馆不仅为居民健身提供了好去处,更吸引了各类品牌体育赛落户。“儿子喜欢搏击和编程,我已经带他去泾河参加过好几次比赛了。”
这些高质量的基础设施不仅满足了居民的生活需求,更提升了城市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人们到西咸创业置业,这座国家级新区正迸发着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