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校园环境,创新的教育教学方式,优秀的教师队伍,西咸新区致力于办好群众家门口的教育,让每一所学校都有亮点、有特色、有实效,实现更高层面的优质、均衡发展。
名校+造血
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6月的校园绿意正浓,在高新一中沣东中学,学生们正在紧张有序地复习备考,准备为一学期的学习划上圆满句号。这是西安高新一中在高新区外直接管理的第一所分校,拥有高新一中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教育品牌和管理团队,2021年被省教育厅批准为“陕西省示范高中”。
近年来,西咸新区致力提升教育质量,全面实施“名校+”工程,先后引入清华附中等一批省内外名校,采取一长多校、委托管理、兼并融合等多种模式,组建紧密型“名校+”共同体25个,成功创建省级示范高中3所、省级素质教育优秀学校10所,省级示范幼儿园13所。一座座家门口的好学校为孩子们提供越来越优质的教育资源,至2023年底,全区新建、改扩建学校152所,新增学位14.7万个,学位供给能力不断提升,教育基础设施改善明显。
从引入名校基因到扎根西咸新区本土,从“输血”到形成“造血”机制,“名校+”共同体已成为西咸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与此同时,新区也一直在推进紧密型集团化办学的探索。高中教师走进初中,新区教科院的教研员走进课堂一线,创新与探索在教室里悄然发生,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教师得益。
名课+创新
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名校+”的意义还体现在高品质的课堂上。近日,在沣东新城的西安市西城中学《遵守规则》课堂上,肖婷老师为学生创设了电动车停放治理的生活化情境,通过观点辨析、续写故事、角色支招的活动任务,不仅让学生们掌握了必备知识,还提高了信息整理、辩证思维的关键能力。
为了推进“双减”有效落地,新区在“三个课堂”的体制机制建设、教学研究和课堂改革等方面不断创新,依托中小学、幼儿园优质学科教学基地,整合区内优质教学资源,定期组织课堂教学观摩研讨赛教活动。
早在2021年,中国科学院旗下陕西首个校园MINI科学院正式落户西咸新区沣西实验学校,让MINI科学院的课程、科学家们的报告以及各类科技活动惠及西咸新区学子。
而西咸新区空港第一学校则发扬“自然教育”理念,在校园内建设百草园种植基地、中医药文化长廊展厅,收集陈列多种名贵中药材、中医器具供师生学习,让校园空间也变成课堂教育的一部分。今年1月,学校获得“陕西省中医药文化传播示范学校”称号。
如今,西咸新区已培育省市级智慧校园23所,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园)”42所、省市级科技、艺术示范学校51所,推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名师+机制
师资力量显著增强
优质的教育资源更需优秀的教育人才。这些年来,西咸新区累计招聘教师8170余名,有力提升和壮大了师资力量。
“40来岁,个子很高,文质彬彬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2017年初,杨振德出任西咸新区沣西实验学校校长,凭借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全新的教育教学创新设计,引领着全校师生不断成长。对内,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开设思维创新类、语言文字类等五大领域共69个社团课程,各教研组先后编写28本校本教材;对外,与美国、俄罗斯等九个国家的知名学校建立交流互访关系,为学生搭建开放的舞台。
西咸新区沣西第一小学校长龚健辉则是勇于创新的代表。学校不仅在建设中采用了海绵城市、再生砖等创新技术,还在个性化教学中开发“码行天下”小程序,将课堂知识和书本知识系统性、实体化地呈现在二维码里,让学习方式变得更加高效灵活。
在新区,教师“订单式培训”相继开展,“传帮带”“新老旧”考核轮番出击,良好的机制造就了一支又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截至目前,新区共有省、市、区级名师、名校长工作室42个,通过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充分发挥名师、名校长示范、辐射、引领、带动作用,通过整合资源、强化管理、团队培养、整体提升,培养一批新时代“四有”好教师和能够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教育家型、创新发展型校园长。
新区的教育不止于此。还有一批家门口的好学校正在快马加鞭地在建设。2024年,新区将新建投用学校6所,增加学位1.06万个,为辖区群众提供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和平台,奋力谱写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