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免费资料大全
首页/ 新闻中心 / 专题专栏 / 宜居环境 / 医疗 / 正文

西咸新区医疗服务持续“升级”

今年以来,随着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持续推进,西咸新区医疗服务持续“升级”,一体化成果惠及千家万户,让群众看病更容易,让优质医疗医院为更多人服务。

医联体建设赋能基层医疗机构

前不久,糖尿病患者张大妈到大王卫生院找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主任医师郑万利大夫复诊,“不用去大医院了,太方便了。”

郑大夫为什么会在大王卫生院坐诊?去年年底,大王卫生院与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结为“慢病医联体”,郑大夫每周一、周三都会来卫生院坐诊。“今年年初,我们还与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建立了合作,牛铁大夫每周五上午也会来坐诊。”大王卫生院负责人介绍,目前院里在管糖尿病患者近1000人,其中近70%都享受过三甲医院专家的面诊服务。

如果说“慢病医联体”是在“专”上下功夫,那么紧密型医联体的探索,则是在“全”上为基层医疗机构能力的提升提供保障。

在上林街道卫生院近期新增设的内科住院部病房,来自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徐多思医生正带领卫生院的医疗团队巡诊查房。“跟随查房的过程是学习的好机会,徐大夫讲解得很细致,我们收获很多。”上林街道卫生院几位新入院医生说。

紧密型医联体有多“紧密”?“从门诊到住院,从远程治疗到转诊绿色通道,从新招聘人才培养到日常培训,各个环节我们都有深入的合作,全方位、多角度、渠道畅通的合作正是‘紧密’所在。”上林卫生院常务副院长乔亚刚表示,技术赋能之外,各类制度渠道的通畅更为深度合作打开了空间。

同为紧密型医联体医院的太平卫生院对此也深有体会,“以往不能配备的药物、很难得到的培训机会,现在都‘走’得很‘顺’,不仅仅是‘输血’,更是为我们‘造血’。”太平中心卫生院院办主任汤鑫说。

目前,西咸新区基层2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与牵头的上级医院共签订医联体协议34份,已建成紧密型医联体2家,让优质医疗服务真正实现下沉,让乡镇居民能够更方便地享受“大医院”的医疗品质。

专家门诊送到群众家门口

前不久,马王卫生院打造的“移动式慢病一体化专家门诊”由专家带队,前往马王村“上门问诊”。

“就盼着你们来呢!”专家们全面细致的服务收获了患者的欢迎与好评。

马王卫生院负责人介绍,“移动式慢病一体化专家门诊”涉及的服务事项包含生活方式指导、用药调整、行为干预、医保结算指导等多项服务。“我们辖区的慢病患者老年人居多,行动不便,我们的上门服务团队相对固定,也能为患者持续性看诊提供保障。”今年以来,马王卫生院已开展9次“上门问诊”活动,共服务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人次近500人次。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健康西咸进社区”也是重要抓手。今年以来,西咸新区各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与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西咸院区、西咸新区中心医院等三甲医院合作,在节假日、休息日累计开展进社区送健康服务600余次,受到群众的欢迎。

急救中心畅通各类急救通道

近日,在新区公共卫生管理服务中心,来自省人民医院急救科的专业急救讲师,围绕心肺复苏术、海姆立克急救法、外伤包扎以及在突发紧急情况时的有效应对程序等,为来自西咸新区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的50余名志愿者细致讲解急救知识。今年以来,像这样的培训已在新区公共卫生管理服务中心开展了近二十场,培训人数800余人,涉及教育、服务、交通等多个行业。

目前,西咸新区急救中心已经开始测试运行,待正式运行后将与西安、咸阳两市急救中心联动,可实现跨地区急救事件调度。

西咸新区社会事业服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各类急救培训服务是未来西咸新区急救中心将要承担的一项职能。除此之外,新区还依托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医疗机构,建立西咸新区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绿色通道,并确定西电集团医院、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咸阳市中心医院和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等15家医疗机构作为免费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等惠民项目定点机构,为辖区妇女儿童健康提供保障,也为加快推进西咸新区120急救调度指挥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2023年,随着西咸新区人民医院(省人民医院西咸院区)和西电集团医院沣东院区的开诊,新区内已建成的三甲医院数量上升至三家。今年,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沣东院区等6座三级医院正在加紧建设,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咸院区等两家三甲医院有望年内开诊。

随着医疗基础设施的持续建设和各类医疗服务措施的不断探索,西咸新区将继续加强与西安、咸阳两地的联系,最大限度盘活优质医疗资源,让群众同享医疗发展成果。

温馨提示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西咸新区管委会”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