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免费资料大全

西咸新区:以“6个新”谱写创新城市新篇章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本报讯(记者 黄敏)为加快西咸一体化、建设大西安,2011年,省委、省政府正式设立西咸新区。新区成立八年来,紧扣“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紧抓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紧盯建设大西安新中心,加快现代产业聚集,优化生态、宜居、营商环境,推动新区城乡面貌、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9月19日,在我省“奋力追赶超越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西咸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康军致发布辞,用“6个新”介绍了西咸新区的发展变化。
  奋力追赶超越,经济发展成为新引擎。代管托管两年多以来,西咸新区GDP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速始终位列全省第一。地方财政收入保持40%以上增长,其中税收比保持83%以上,总量两年翻了一番,经济增速高位运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二三产融合向都市农业转变,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上半年,西咸新区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4.7%,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51.9%,规上工业综合能耗下降21.9%;发展势能加速积蓄聚集,新区长住人口增加8%,市场主体年均增长50%、总量突破10万户,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5%,为新区下一步大发展、大跨越积蓄了强劲势能。
  坚持高质量发展,产业聚集形成新高地。西咸新区大力实施产业立区新战略,聚力打造先进制造、电子信息、临空经济、科技研发、文化旅游、总部经济六大主导业集群。创新驱动不断发力,建设了西工大无人机产业基地、全国首个硬科技小镇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尤其是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的建设投用,吸引100多个国家、省、市工程研究中心及重点实验室相继落户;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目前,西咸新区共引进内资223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9.36亿美元,引进百亿元以上项目22个、10亿元以上项目143个。
  狠抓高品质建设,大西安新中心展现新形象。以高起点编制规划,西咸新区构建了大开大合、城乡一体、多规合一的全区规划“一张图”,在全省首家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高品质实施建设,大力推进城市基础配套建设,累计建成市政道路630公里,城市水、电、气、热、路等功能配套日臻完善。建设海绵城市项目127个,实施中深层地热供热项目650万平方米;主动融入大西安,15个互联互通道路项目建成通车;聚力打造全长20公里的大西安新中心新轴线。
  深化改革创新,开发开放迸发新活力。西咸新区紧抓“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机遇,发挥先行先试优势。体制机制创新持续深化,形成了“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全省率先探索试行街道综合改革;试点示范成果丰硕,推行自贸、服贸、新型城镇化等10多项国家级试点示范多试联动。建成全省首个自贸产业园,累计新增注册市场主体4676家;对外开放格局加快形成,围绕打造“空中丝绸之路”、建设国际航空枢纽,引进13家航空公司区域总部和144家物流企业,累计开通航线355条。新区的枢纽、门户、流动功能持续强化,正在成为全省“三个经济”发展的先行区。
  优化“三个环境”,发展软实力凸显新优势。西咸新区大力推进生态、宜居、营商三大环境建设,三年来共新增绿地超过4700万平方米;制定实施包含815个项目的宜居环境建设计划,“15分钟便民服务圈”全域布局;率先实施“证照分离”改革,“3450”综合审批效能体系有效运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民生福祉实现新提升。促进就业增收,西咸新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近2万人,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4%,推广“五金”制度保障被征迁群众利益;完善公共服务,累计建设保障房14万套,新建学校50所,新增学位4.91万个。累计开通79条公交线路,实现新区所有镇街和建制村100%通车;推进城乡融合,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区唯一贫困村顺利脱贫,创建绿色家园示范村100个;创新社会治理,加快建设“智慧西咸”,形成智慧高效的社会治理体系,推进“平安西咸”建设,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持续下降,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站在新起点,西咸新区牢记初心使命、奋力追赶超越,将大力发展枢纽、门户、流动“三个经济”,不断优化生态、宜居、营商“三个环境”,加快构筑产业聚集、内陆开放、科技创新“三大高地”,努力把西咸新区建成贯彻新发展理念、突出高质量发展的先行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