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动交流 / 调查征集
2022年西咸新区“四个一”改革创新成果评选活动开始
开始日期:2022-12-21 截止日期:2022-12-24 状态: 已截止

为充分挖掘新区改革创新特色亮点和实践经验,推动形成一批改革品牌、改革亮点、改革特色和改革课题,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新区党工委改革办组织开展2022年“四个一”改革创新成果评选活动。

评选流程:申报、初审、答辩、巡展、网络评选、复审、综合评定。

经过前期的征集、初审、答辩等环节,目前进入网络评选阶段,您可通过投票方式选出心中的最优成果,最终评选出的优秀成果将在全区进一步推广。

改革品牌(22个)

01.探索国际教育创新发展新模式(西咸新区沣东新城)

沣东新城以中俄丝路创新园为桥梁,通过搭建国际教育合作、国际教育双创就业及国际人才引进服务平台,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三链三平台”有机衔接,探索国际教育创新发展新模式,为陕西省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02.打造国际化知识产权服务体系(西咸新区沣东新城)

沣东新城着力打造多层次、多方式、多功能的知识产权服务矩阵,构建国际化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初步培育起知识产权保护、运营、交易等全产业链,形成了以保护促创新知识产权服务提升的西咸模式。

03.区域医学检验中心(西咸新区沣东新城)

区域医学检验中心通过集约化、三级联动管理,智慧运行高质量体系,大幅降低总体成本,着力提升区域医学检验服务能力,创新助推服务贸易发展,实现了检验技术、试剂、服务的一体化输出,助力全球疫情防控。

04.“土地带方案出让+”新模式(西咸新区沣东新城)

为解决城改区居民的民生安置疑难问题,沣东新城率先试行“标准地+带方案出让”模式,实现“招拍挂出让、交地即领证、拿地即开工、交房即交证”,让更多群众享受城市发展、制度改革带来的红利,填补了辖区带方案出让土地的空白。

05.沣东新城依托创共体平台构建针对高校科技成果的深度孵化体系(西咸新区沣东新城)

为进一步深化高校科转工作,利用陕西省创共体平台、清华x-lab创业DNA基金优势,共同搭建前端科技领域交流平台,中端提供孵化载体和政策,后端设立高校种子基金,探索实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快速落地、孵化、投资、发展的新路径。

06.沣东新城创新公用型保税仓业务模式 助推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西咸新区沣东新城)

沣东公用型保税仓创新发展“前展后仓、展仓一体”贸易模式,把传统跨境贸易进口、仓储和展示销售的分割贸易流程整合在同一仓库内完成,节省了企业在不同场地转场的仓储物流成本,缩短了贸易时间,降低了企业贸易成本。

07.构建农业电商协同创新服务体系(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新区发改和商务局)

创新为农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沣西新城打造秦创原·陕西供销易购电商协同创新中心,开设全省首个“832平台”产销地仓,高水平打造农商互联协同创新体系。目前,已实现陕西省“832平台”销售额21.8亿元,入驻供应商2388家,位列全国第四。

08.沣西新城以EOD模式试点建设促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西咸新区沣西新城)

沣西新城紧抓EOD国家试点重要机遇,于今年4月成功入选国家第二批EOD模式试点,成为全国首个将EOD理念引入省级创新驱动总平台的试点项目,围绕“生态+科创”新思路,推动建设市场化主体与政府共同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新局面。

09.西咸新区沣西新城“集成化”推进“标准地”改革(西咸新区沣西新城)

沣西新城以“标准地”土地供应模式为切口,通过“区域评价、控制指标、项目服务、联合验收、审管联动”五大集成化举措打造“标准地”新模式,推动项目“落地即开工”,获得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西咸的“集成化”做法可供各类园区借鉴。

10.秦汉新城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秦汉科创宝(西咸新区秦汉新城)

秦汉新城着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对自主研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秦汉科创宝”进行升级,企业在手机端即可“一站式”完成政策在线申报、经营预警、产值预测、企业自选课等场景应用,为区内企业提供了多维度的精准服务。

11.工程项目112联合验收新机制(西咸新区秦汉新城)

秦汉新城以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为抓手,率先推动联合验收改革,通过出台实施细则、明确验收事项、简化验收程序等方式,探索形成了“一套登记表、一份承诺书、两次验收会议”112联合验收工作机制,助力工程项目早落地、快交付。

12.全球诊疗肝脏影像分析大数据平台(西咸新区秦汉新城)

秦汉新城立足医疗大数据搭建全球诊疗肝脏影像分析大数据平台,实现病例检测标准化、系统化、数字化,同时积极推动相关诊疗结果多院互认、患者信息的即时全面共享,为省内外不同医院多个科室的协同会诊提供便利平台。

13.秦汉新城实现“一把尺子量到底” 全面推行工程建设项目联合测绘(西咸新区秦汉新城)

秦汉新城对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涉及的多项测绘业务分阶段进行整合,明确实施范围、实施流程、入库条件和相关监管要求,纳入工程建设项目“多测整合”并联审批平台,实现“一次委托、联合测绘、成果共享”,优化工程项目建设领域营商环境。

14.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城市精细化管理节能减排创新模式(西咸新区秦汉新城)

秦汉新城以精细化管理为目标,结合工作中痛、难点,对现有水车加装自行设计的高压冲洗装置,并对作业模式进行程序化、规范化编组,实现道路深度保洁、高效作业、节水减排。改装后,每辆水车节水约1.68万吨/年,减少CO2排放约24950kg/年。

15.以评定向、以评促建的城市高质量发展模式(西咸新区空港新城)

空港新城运用工程社会评估、大数据融合分析等方法,将城市体检评估与社会效益评估相结合,通过构建特色评价体系,全面客观评估城市建设成效,精准剖析城市发展短板,系统谋划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形成具有可复制推广的应用型创新举措。

16.空港国际货物机坪“直提直装”新模式(西咸新区空港新城)

为推动陕西自贸试验区跨境贸易便利化不断升级,促进陕西外向型经济发展,机场海关推行空运国际货物机坪“直装直提”改革,实现国际货物 24 小时“随到随提、随到随装”,助力空港新城功能区打造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大通道。

17.全国首家——西安政务空港驿站创新案例(西咸新区空港新城)

西安政务空港驿站是一所打破传统地域和事项授权限制,将跨省通办、全市代办进行优化整合,以“综合自助+综合服务”形式,在重要交通枢纽构建面向省内外进出港旅客,提供高于行业标准的服务品质的“即来即办”型24小时的“政务服务驿站”。

18.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优化提升 打造人事制度改革“四力”品牌(西咸新区空港新城)

聚焦经济发展主业,积极探索改革新路,赴相关开发区调研,借助他山之“力”,激发招商、投服等体制活力,增强人事制度等效力,全面提升人员动力,在体制机制优化提升特别是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创新打造出“四力”品牌,得到了新区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

19.空港新城打造全省首个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基地(西咸新区空港新城)

积极打造全省首个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基地:西咸新区国睿一诺公司在全省首家通过GLP认证,得到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空港自贸功能区获批全省首个干细胞医疗技术应用转化试点;引进全球领先的新药研发外包企业,产业集聚度和创新力大大提升。

20.探索特色产业新路径,推动茯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西咸新区泾河新城)

泾河新城通过立足茶旅特色、传承非遗技艺、保障原料品质、优化政策扶持、聚焦茯茶科创、延伸产业链条、健全标准体系、强化品牌宣传、创新营销手段、重视人才培养,打造出集茯茶生产研发、仓储物流、体验销售、文化展示和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全产业链。

21.扎实推进建筑师负责制提升建筑质量 让城市建设更有品味(西咸新区泾河新城)

提高试点项目设计图纸质量,最大程度践行设计理念;参与材料选定和监理工作,最大程度的压缩工期、降低成本。通过建筑师的专业和特长,探索项目报建方面的改革,目前已办理基坑类施工证,探索施工图审自审制。

22.聚焦主责主业 唱响“1234” 跑出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加速度(西咸新区泾河新城)

泾河新城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建立一套电子廉政档案,畅通线上和线下两个举报渠道,做到正面引导与反面警示,实地考察与学习考试,重点教育与日常提醒三个结合,做实做细监督,严防“四风”反弹,带动了辖区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改革亮点(25个)

23.创新纪检监察“四个监督” 护航秦创原建设新发展格局(新区纪检监察工委)

西咸新区创新发挥“监督保障执行 促进完善发展”作用,强化政治监督,督学习、督部署、督责任;紧贴重点监督,做实日常监督,提升能力监督;在机制创新中补齐加长向下延伸的监督触角,行业监督中建立驻点嵌入式监督制度。

24.西咸新区创新绩效考核改革 以高质量考核引领高质量发展(新区组织人事部)

西咸新区创新绩效考核改革,在全区构建“季度考核+年度考核+重点工作积分制考核”的全新绩效考核体系,实现以实干促发展、以实绩论英雄、凭贡献定薪酬,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全力推动新区高质量发展。

25.打造全链条知识产权法治保护体系,护航秦创原高质量发展(新区党群工作部)

新区聚集各方面资源优势,推动“行政保护+司法保护+社会保护”快速融合,已设立市中院西咸新区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庭等机构,完善多层次知识产权服务供给体系,形成跨部门、多方位、全链条的协作联动机制,构建秦创原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体系。

26.打造文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茯茶镇模式”(新区宣传文旅局)

新区以茯茶镇为试点,全面推进文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发展,荣获了住建部美丽宜居村庄、国家4A级景区等十余项称号,实现了村民收入翻番,2022年前三季度,企业营收增长35.6%,探索出一条以文化兴产业、以产业带民富的乡村振兴发展新道路。

27.“五个一”改革创新推进新机制(新区发展改革和商务局)

构建“一部门一清单一件事一方案一专班”改革推进机制,厘清新区各部门职责,确定并实施改革创新事项94项 ,共形成阶段性创新成果45项,其中12项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7项在省商务厅简报刊发,探索出了一条西咸特色的改革创新之路。

28.西咸新区在各行业纵深推进招标投标营商环境“一网通办”改革——实现各行业各领域企业参与新区投标“零跑腿”、“零费用”(新区发展改革和商务局)

深入推进招标投标等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改革,在拓展电子化应用范围、深化国企招标采购、降低企业成本、提升监管效能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实现新区各行业、各领域的“零跑腿”、“零费用”,每年可为市场主体节省成本超4亿元,有效提升招标投标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营商环境水平,企业获得感满意度不断增强。

29.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政策兑现“3+1+1”模式助力秦创原提速发展(新区发展改革和商务局)

企业政策兑现实现“不用申报即可享受”和“简单申报快速享受”,由“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今年各类政策已兑现2.85亿元,惠及企业近4600家,其中,免申即享类奖补1.6亿元。政策兑现工作“便捷度”“透明度”“精准度”得到明显提升。

30.创新科技型企业和平台培育新模式(新区科技创新和新经济局、发展改革和商务局(自贸办))

率先开展科技型企业培育认定改革,出台科技型企业培育管理办法、科技创新平台引进培育管理办法,建成“西咸新区科技企业创新服务培育平台”“西咸新区科技型企业培育库”和全省首个“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库”(2个办法、2个培育库、1个平台),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政策前置支持、优化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等方式,全方位推进科技创新再上台阶。

31.建好秦创原总窗口 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新特区(新区科技创新和新经济局)

聚力打造全省最大的科技成果转化特区,西咸新区作为秦创原总窗口,聚焦“四主”思路,促进“四链”融合,2022年新增科小2044家、高企505家、技术合同交易额131.7亿元,是去年同期的2.7、2.7、1.5倍,带动经济结构性转变,总窗口的首位度和聚合力快速提升。

32.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 加速总窗口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新区科技创新和新经济局)

新区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出台《重点产业集群“揭榜挂帅”制科技项目实施管理办法》,首次发布《科技计划指南》,实施秦创原“揭榜挂帅”项目42个,解决了一批制约产业发展“卡脖子”难题,促进应用研究与产业化高效对接,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33.大力建设秦创原(国防工业)创新促进中心 打造军民两用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新区先进制造业促进局)

秦创原(国防工业)创促中心由省、市、新区三级共建,通过联合37家军工单位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全省军工创新资源开放、共享,争取国家试点政策支持,加快军民两用科技成果双向转化。建立国防先进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库,入库项目130项,落地孵化项目6个。

34.西咸新区普惠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新区社会事业服务局)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西咸新区试点普惠性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对普惠机构以限价+补贴的方式支持,全面依托三甲医院培训,构建儿保分级诊疗体系,精准性考核评估,多部门联合监管,高品质服务,低水平收费。

35.西咸新区以科技金融助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新区财政金融局)

新区财政金融局聚焦总窗口功能定位,加强金融科技深度融合,构建科技金融政策体系,强化金融资源精准供给;构建科技金融支撑体系、科技金融市场体系、科技金融资本体系、构建科技金融生态体系,打造“一站式”秦创原资本大市场。

36.气候投融资助力西咸新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区生态环境局)

西咸新区获批国家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围绕“2413”工作目标,通过创新气候投融资组织形式、服务方式和管理制度,引导更多的资金投向新区低碳产业、低碳建筑、低碳能源等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领域,助推新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37.创新高楼应急逃生方式 助推城市安全发展(新区应急管理局、沣西新城)

高楼应急安全逃生智联系统,不改变建筑结构,升级楼梯扶手为具备逃生功能的专用轨道,配套自救装置,在发生火灾等险情时,实现百米高层3分钟逃生,安全高效、有序撤离、准确定位、精准救援。

38.西咸新区平台经济产业发展改革探索(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西咸新区通过平台经济促进市场主体快速聚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就业创业活力,充分发挥网络经济效能,实现产业在有限空间的集约化发展,激发了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活力,为广大自由职业者提供了交易平台,获得就业渠道。

39.“一证通办”让群众办事更便捷(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

西咸新区创新“极简快办”模式,通过授权窗口即办、告知承诺制,将即办秒办与“一证通办”相融合,线下“一证通办”平均办理时长控制在10分钟以内。按照“免证办”“网上办”“掌上办”等形式,截至11月共办理“一证通办”业务22万余件,按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度99.9%。

40.以“险”定级 因“施”分类—西咸新区积极探索基于风险等级的分级分类审批(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

西咸新区按照建设规模、建筑类别、结构选型、施工方式等将工程项目详细划分为高、中、低风险,其中低风险项目实行“告知承诺”,中风险项目实行“简化审批”,高风险项目实行“严格审查”,从而实现差异化申报、精准化审批。

41.资本助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秦创原春种基金创新模式助推秦创原高质量发展(西咸集团)

秦创原春种基金针对科技成果转化中诸多痛点问题,通过创新知识产权授权模式、简化评估、管理流程标准化、企业一站式落地及配套赋能服务等多项创新改革措施,推动400余家科技公司在新区设立,众多项目获得二轮融资及产业合作。

42.西咸新区水务集团探索创新 打造“360°”全方位供水服务体系(西咸集团)

西咸水务集团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打造“360°”全方位供水服务体系,以“手续最简、环节最少、效率最高、管控到底”的新服务模式,为用户提供“零申请、零见面、零材料、零跑腿、零打扰、零费用”的全方位供水服务,实现获得用水“零烦恼”。

43.创新构建网络安全产业生态体系(能源金贸区园办、新区发展改革和商务局(自贸办))

围绕网络安全“创新、服务、应用、人才”四位一体统筹布局,引入建设网络安全运营中心,通过校企合作共建技术创新平台、与行业重点企业供需对接深化创新应用、为中小企业提供安全防护服务、设立网络安全学院开展人才培训等,培育打造“产学研用”基地,助力提升企业及公众的网络安全防护意识,降低风险。

44.构建秦创原“1+5+N”科创服务体系(秦创原创促中心)

在新区设立5个新城中心,建设13个园区工作站。联合西安市“一总两带”协同创新基地共建7家秦创小站,标志着服务体系从总窗口正式走向全省。发布首个秦创原标准暨秦创原总窗口科创服务体系建设标准。

45.“青禾计划”赋能科技小微企业发展(秦创原创促中心)

联合普华永道、海尔、三一重工、政府引导基金等举办青禾成长训练营,在省政府信息快报(585期)专题刊发;构建“种子—天使—VC—PE”的基金体系,联合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设立“四贷促进”金融服务站;举办西部首个中国创新资本年会暨青禾峰会。

46.链接政产学研金用 构建秦创原区域协同创新体系(秦创原创促中心)

西咸新区充分发挥秦创原总窗口创新引领、示范带动作用,探索形成全省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与西安交通大学科技园等共建秦创原总窗口首批协同创新基地7个,着力推动与咸阳、延安、安康等地市共建工作。

47.西咸新区创新基层消防安全综合治理(新区消防救援支队)

西咸新区消防救援支队紧扣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主题主线,在国家级新区率先实现“一个消安委+一个消防所+一个小型站”基层消防力量全覆盖建设,基层消防综合治理效能持续提升,用高水平消防安全助力新区高质量发展。

改革特色(15个)

48.三桥街道深化“三服四化”改革 政务服务“四个一” 提升办事便捷度(三桥街道)

三桥街道通过“一台导办、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和一站式服务,提升整体服务水平,着力构建简约、高效便民服务体系,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49.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王寺街道关于深化网格品牌服务的成果(王寺街道)

王寺街道对标要求校准发力,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网格微治理建设、群防群治体系建设、矛盾风险预测防范化解、回迁安置社区和保障性住房小区治理体系建设工作中取得明显成效。

50.斗门司法所“司法便民服务卡”工作机制(斗门街道)

斗门司法所创新建立“司法便民服务卡”机制,将工作人员信息及工作时间、地址、联系方式及相关设备安装使用方法印制于服务卡上,悬挂至每户群众家门口,实现群众足不出户就可办理各种司法行政业务。

51.上林街道基层党组织建设改革创新的具体实践—坚持党建引领作用发挥 推动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上林街道)

上林街道积极搭建党建联建平台,通过优化社区党组织、社区班子成员、两新党组织隶属关系,建立健全“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社区党委或党总支部)—小区党支部(党小组)—楼栋长+网格员”四级组织体系,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再上新台阶。

52.钓台街道“五大融合”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钓台街道)

钓台街道紧扣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形成“五大融合”(党建融合、法治融合、网格融合、服务融合、文明融合)治理新模式,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惠及群众万余人,带动社会形成向善风气。

53.网格化管理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高桥街道)

高桥街道采用“1+N”的网格化管理模式,行业网格、网格职责与基础网格相互融合,构建党建领导、公众参与、社会协同、上下联动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实现网格实体化、队伍专业化、数据共享化、运行规范化、服务精细化,为西咸新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54.马王便民服务站标准化改革(马王街道)

马王便民服务站按照“三服四化”要求,从服务环境、服务流程入手,实施多种标准化改革措施,推动政务服务环境、服务能力和服务质效都有了大幅提升。

55.创新机制推动小蘑菇做成大产业(窑店街道)

窑店街道通过主动服务、链接资源,为辖区合作社与农户引进大球盖菇产业,建成窑店食用菌基地,孵化专业种植合作社,累计培育大球盖菇200余亩,拓宽群众收入来源,提高抗风险能力,每年为种植农户增加纯收入约5000-10000元/亩。

56.渭城街道智慧应急管理平台建设(渭城街道)

渭城街道依托智慧网格化信息平台,进一步拓宽智慧平台的覆盖面,从覆盖危化企业,拓展到各行业领域、社区全覆盖,尝试网格员使用平台参与隐患排查举报工作,实时上报处理社区安全隐患,实现“智慧安监+网格化”,共筑安全生产屏障。

57.党建引领多元共治 打造社区治理新格局(周陵街道)

周陵街道以“发展、追赶、超越”为主题,以“党建聚合力”为抓手,在推进社区基层治理工作中探索推出“一二三四+N”社区治理模式,“五力”齐发,通过文化氛围营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等活动,提高了社区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58.底张“幸福格格” 守护群众“小确幸”(底张街道)

底张“幸福格格”坚持“能干活,还要干好活”的选人理念,坚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工作方法,精准提供服务内容,精密设计服务流程,精细管理服务过程,全面打造具有新时代精神风貌的网格员队伍。

59.深化“放管服”改革 优化营商环境(北杜街道)

北杜街道始终坚持以“许可流程最简、办事效率最高、服务质量最优”为工作目标,深化“三服四化”改革,建立“多点分布、同级职能、一站办理”的政务服务体系,通过完善首问负责、帮办代办、上门服务等工作制度,全面推进15分钟政务服务圈建设。

60.“一宅两房”模式盘活利用宅基地 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思路(太平镇)

太平镇紧抓“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西咸接合片区建设机遇,创新“一宅两房”模式,村集体流转村民宅基地使用权,腾挪出空间用于企业开发,汇聚城市要素,重构农村结构,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61.永乐镇“永无忧”品牌服务成果(永乐镇)

永乐镇成立“永无忧”品牌专职网格员队伍,23个网格均配备一名专职网格员。秉承着“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社区)”的服务理念,做到了群众无忧、安全无忧、秩序无忧。

62.高庄镇“23355”工作法(高庄镇)

高庄镇探索实践形成以“两个导向、三个课堂、三项考核、五大专班、五大产业”为抓手的“23355”工作法,深耕镇域基层治理“责任田”,解好城乡融合发展“方程式”,已累计开办课堂培训32期,化解遗留问题100余件,多措并举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改革课题(6个)

63.沣东新城高质量发展专项课题研究报告(西咸新区沣东新城)

沣东新城构建包含6个一级指标和29个二级指标的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计算权重,并分析沣东新城高质量发展水平。依托数据结果和所得结论形成沣东新城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方法。

64.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器”示范区建设的思考(西咸新区沣西新城)

沣西新城围绕释放源头转化动力、提升产学研转化能力、激发市场转化活力,开展人才+、转化+、金融+、服务+、成长+五大行动,科技项目大幅增长,科转平台陆续建成,科创载体相继投运,人才持续聚集,金融效用凸显,生态不断优化。

65.秦汉新城大健康产业园医养特色街区发展研究报告(西咸新区秦汉新城)

秦汉新城通过对大健康产业园发展医养特色街区的资源基础和优势条件进行分析,对国内医养特色街区对标案例进行研究,明确了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发展模式和业态布局,打造富有秦汉特色、彰显品牌效应的医养特色街区。

66.疫情背景下空港新城发展临空经济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调研报告(西咸新区空港新城)

该报告通过细致调研全球临空经济区疫情下突围发展的经验做法,摆数据、讲事实,在充分调查研究空港新城发展临空经济现状的同时,提出下一步应对措施和创新举措,为空港新城在逆境中发展临空经济指明方向。该报告得到了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

67.高质量推进秦创原“两链融合促进器示范区”建设 打造“科技创新新引擎、先进制造业新高地”——泾河新城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探索与实践(西咸新区泾河新城)

立足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两链融合促进器三大目标,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充分发挥泾河新城产业优势,建设两链融合“促进器”示范区。

68.坚持创新理念 推动科技创新 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探索光伏产业基地建设与发展(西咸新区泾河新城)

泾河新城依托西咸新区双碳光伏产业园,从顶层设计、生产要素保障、合作平台搭建、优质载体建设、光伏人才引进五个层面,围绕光伏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打造人才链、优化服务链,形成“切片+组件+电池+配套产业”的光伏产业生态圈。

哪些改革创新成果更得您青睐,快投票支持他们,每个账号只能投票一次,一次最多可以为6个创新成果投票,排名不分先后,投票时间持续3天,将于2022年12月24日16:30截止。

1.
改革品牌(多选)  *
2.
改革亮点(多选)  *
3.
改革特色(多选)  *
4.
改革课题(多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