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保健品之三:外来”神药”会”念经”?虚假宣传套路多

  随着“权健事件”的持续发酵,保健品行业的顽疾不断浮出水面。在对国内保健品市场乱象进行抨击和反思的同时,很多人的目光也转向了“海淘”的国外保健品。近年来,随着“海淘族”的日益壮大,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购买保健品时倾向于选择“舶来品”,认为这些产品“疗效好”、“安全性高”。

  然而,部分不法商家利用“海淘”过程中信息不透明的漏洞,为产品打上“官方认证”的旗号,肆意夸大、编造产品的所谓“功效”,欺骗、诱导消费者花费重金购买。在这些被商家吹得天花乱坠的“洋神药”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真相?

  美国FDA为产品认证?假的!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发现,很多在国内电商网站上销售的美国保健品介绍中都会加入“FDA认证”,甚至不少产自澳洲、日本等其他国家的产品介绍中也会加上这几个字。有些消费者感到疑惑,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原来,FDA就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简称。作为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的最高立法机关,得到FDA的认证无疑等同于为产品的质量和功效镀了一层“金”,获取消费者更高的信任度。

  然而实际上,美国保健品行业采用的是“荣誉准则”模式,FDA不仅不对保健品成分的效果进行所谓“认证”,就连产品的安全性也不会进行审批和认证。根据1994年美国颁布的《美国膳食补充剂保健与教育法》(Dietary Supplement Health and Education Act),保健品并不像药品一样,受到美国FDA的严格监督。同时,保健品上市也并不需向FDA提交产品安全性的证明。只有产品上市后出现问题,FDA才会对其过问。换句话说,美国保健品的成分是否安全和有效,全凭厂商的诚信自律。

  那么,FDA是否对保健品放任不管?并非如此。据了解,FDA在原则上对产品标签内容进行管制,根据要求,美国保健品的外包装和产品介绍上不允许做任何关于疗效的宣传,并强制所有产品在包装上注明“本产品不用于治疗、预防、处理、防治任何疾病”,因为只有药物才能合法地提出这类功效,而保健品属于食品范畴,不是药品。厂商只能在产品介绍中进行“健康声称”、“功能声称”或“营养素含量声称”。

  根据中国保健协会官网一篇文章的解释,产品的“功能声称”可用来描述营养物质与营养不良疾病有关联,例如“人体缺少维生素C会导致坏血病”,还可以描述所含营养成分如何改善或维持人体结构功能,或描述摄入该营养成分对提高人体健康的一般好处。然而,在国内某电商网站上,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看到,一家美国知名保健品牌海外旗舰店将维生素C产品的功能描述为“可预防、治疗坏血病”,这就已经脱离“功能声称”的范畴,变成产品的“疗效”了。

  在美国,FDA对保健品的宣传采取严格的管理制度,所以消费者普遍将保健品视为补充营养元素、调节机体的一种手段,明确它们不具有能治病的功效。然而在我国,个别不良商家打着“FDA认证”的旗号,诱使消费者认为该产品经过了美国FDA的官方背书,并且误导消费者认为该产品具有预防、治疗某些病症的作用,这是否涉及了虚假宣传?

  对此,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如果产品未经过FDA认证,商家的做法肯定是不对的。“对于这个现象,国家是否有查处,电商平台是否负责任,企业是否自律,消费者是否具有专业知识都很关键。”

  酵素可“包治百病”?假的!

  在不少消费者眼里,“日本制造”是安全、可靠的代名词,加之近年来在坊间流传服用酵素的诸多好处,一时间日本酵素成为朋友圈里代购的热销货。

  实际上,日本对酵素这类保健食品的管理并不严格,和美国类似,也不必经过科学验证产品到底是否具有宣传中的效果。日本将介于一般食品和药品之间的、具有一定保健功效的食品统称为保健机能食品,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规定,又将保健机能食品划分为营养机能食品和特定保健食品两大类。其中,酵素就属于“营养机能食品”类,不用申请许可,只有在市场反馈这类食品中存在问题时,政府才进行事后监管。

  虽然管理宽松,但日本政府同时规定,为了杜绝宣传虚假宣传,造成误导,禁止在营养机能食品标示中出现“能够达到某种保健目的”的字样。因此,酵素在日本的宣传也仅围绕着“美容”、“保持健康”和“瘦身”做文章。

  然而,在进入中国以后,部分不良商家将酵素的功效无限夸大。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在国内的几大电商平台上搜索“日本酵素”产品,发现部分产品介绍中除了强调产品有美容瘦身的功效之外,还声称酵素可治疗脱发、解酒、抗瘤抗症等,更有甚者将“抗癌”也写入了产品功效中,堪称“包治百病”的“神药”,让人啼笑皆非。

  “洋货”符合国人体质?不一定!

  对于部分商家肆意夸大国外保健品效果的行为,朱丹蓬向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虽然国外的监管比较健全,整个保健品产业结构整体高于我国,产品质量比较稳定、可靠一些,但并不意味着国外保健品一定比国内好。“不同人种的细胞、生理结构、肌肉结构都不同,外国的保健品不一定都符合中国人的体质。”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钟凯指出,国内和国外保健品在质量方面其实没有太大差异,原料和工艺上都很接近,“只要是合规的产品都是没有问题的。”

  海外保健品市场鱼目混珠,不透明的“海淘”过程更加大了购买的风险,如“海淘”维权难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待解。对此,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卢永福指出,目前跨境电商“海淘”代购的保健品属于私人购进,产品没有经过国内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审批,因此消费者需要谨慎购买。(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