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方便企业群众办事,现将《西咸新区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国内一流营商环境实施方案》解读如下:
一、起草背景
(一)前期工作。新区自2017年托管代管社会事务后,将“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和“互联网+政务服务”三位一体推进,制定出台系列工作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取得了一定成效。国务院倡导的“六个一”改革前期目标已基本实现,“五个为”整体要求取得明显进展,新区营商环境建设“1.0版”各项任务基本完成,“微信办照”被全国推广,“证照分离”试点经验被全省复制推广,“好差评”改革获评2019年度陕西省“十大优秀审批服务案例”一等奖,“三服四化”改革代表陕西省入选国家发改委《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一省一案例”在全国推广;商事集成注册改革在全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会议上专题汇报,拟纳入全省试点。市场主体增长迅速,营商环境评价和考核排名不断提升。
(二)存在问题。随着营商环境建设的深入推进,工作中的短板和问题也逐渐凸显,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为企业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精准服务还不够,对比国家营商环境评价最优值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改革的方式和途径也有待创新。
(三)方案特点。为解决以上问题,按照新区党工委管委会要求,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开营商环境建设,营商办牵头,聚焦“五个为”目标再发力,结合国家评价18个指标要求,起草了《西咸新区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国内一流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推动新区营商环境建设进入“2.0版”。一是《方案》集中体现了“五个为”的总体要求和国家营商环境评价18个指标的具体要求,通过对标对表,对评价指标涉及内容进行了大幅提标。二是方案内容更加全面,整合了国家、全省、全市多个方案的内容,结合最新改革方向,保证工作的延续性、系统性和对应性。三是《方案》重点突出了优化产业服务内容,33条任务中涉及产业、金融和对企精准帮扶的有12条。四是《方案》对交通、商业、教育、医疗等营商环境配套服务以及安全生产、治安、法律服务等体系保障提出具体要求,确保全面覆盖各领域。
二、《方案》主要内容
《方案》由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工作要求等三部分组成。
(一)工作目标。坚持问题和需求导向,对标对表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聚焦“五个为”目标再发力,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到2020年底,配套方案全部印发。2021、2022、2023年,通过层层递进的改革举措,逐步实现“五个为”总体目标,新区营商环境评价指标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各项改革成效在全省、全国推广,市场主体增量全国领先。
(二)重点任务。围绕“五个为”和打造营商环境保障体系,确定了五个方面33项主要任务:
1.为促进就业创业再降门槛。主要包括7个方面内容:一是继续坚持权责清单目录管理,推进简政放权,分层级、分批次将事权交新城、街镇行使;二是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发展平台经济,争取商事集成注册改革全省试点,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2个小时,实现“一业一证”“一证准营”;三是深化“一套流程管项目”改革,全面实施告知承诺、多图联审、区域评估、多规合一、多测合一、多评合一和联合验收,到2022年,政府和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分别压缩到50和20个工作日;四是新区用水用电用气服务全面进驻线上线下政务大厅,推行“一站式”服务,2022年一般报装业务1个工作日内办结;五是推行不动产交易、登记、缴税“一站式”办结,“不见面”审批,推广不动产登记进银行,2021年实现一般类和抵押登记1个工作日办结;六是鼓励新业态发展,建立城市机会清单发布机制,鼓励灵活就业,打造国际展会、跨境电子商务、医疗用品生产研发等特色商务示范样本;七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劳动力市场服务,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吸引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搭建“西咸易就业”平台。
2.为各类市场主体再减负担。主要包括5个方面内容:一是优化企业信贷服务,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增加服务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供给,推动企业挂牌上市;二是打造“零收费”先行示范区,涉及民生、具有普惠性质的证照工本费免征,供电热气水禁止“接入费”“碰口费”;三是优化企业纳税服务,2021年底前实现90%以上涉税事项一次办结;四是强化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从快从严打击各类知识产权侵权假冒行为,实施商标品牌建设工程,培育核心专利,加强知识产权执法和维权机构建设;五是加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公共资源在平台交易体系“应进全进”,进行目录管理和动态调整,建设新区公共资源交易在线监管平台,建成全省跨区域交易示范区。
3.为激发有效投资再拓空间。主要包括8个方面内容:一是提升招商精准化效能,印发指导意见及目录清单,明确不同新城产业定位,细化奖励政策,实施产业链招商,建成网上招商自选超市;二是全面推进惠企奖补政策“进大厅、上平台”,分行业列出政策清单,逐项出台实施细则,2021年底前再梳理100项高频奖补事项、50项“免申即兑”事项;三是推动自贸区创新,落实“一件事一方案一专班”机制,分批次形成改革创新案例,三年内至少形成50项自贸改革创新案例;四是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实施制造业发展倍增计划,推进“两化融合”,按照“管行业就要管项目”的要求,编制新区实施重大项目和政策措施清单,系统培育工业园区、科技园区、中小产业园区,构建都市农业产业体系;五是激励创新创业,构建创业孵化链条,加强科技成果转化,2021年建成生产力要素超市;六是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探索建设国际信息产业和数字贸易港,未来3年,实施大数字新基建、新产业、新融合等系列举措,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七是统筹新区企业共同发展,围绕新区“6+1”主导产业体系,组建产业联盟和行业协会,建成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出台交易奖补政策,实施文化、文物、旅游等产业“打包营销”、一体化推介;八是深化服务贸易创新,编制《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实施方案》,组建新区服务贸易协会,2023年底前形成3-5个在全国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4.为公平营商再创条件。具体包括7个方面内容:一是打造“智慧监管”体系,争取“构建市场综合监管体系、创新监管模式”的全国试点,创新包容审慎监管,制定新区市场监管领域违法行为行政处罚柔性监管“三张清单”;二是做好综合执法改革试点,全面总结试点经验,进一步将与城市管理密切相关的事项全面纳入综合执法;三是打造新区信用监管体系,实施“一个规划、三个创新、八个专项工程”,创建全国信用经济示范区和“信用西咸”品牌,建立失信主体“黑名单”制度;四是加强劳动力市场监管,营造公平就业环境,保障企业员工在劳动合同签订等各项权利,建设劳动力市场信用体系;五是持续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和追纪问责,打造良好营商治安环境;六是强化市场主体法律保护,提升执行合同效率,争取新区商事案件专门管辖,建立多元化商业纠纷解决机制,加强对民营企业和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2022年实现公共法律服务体制全覆盖;七是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打造新区政企对接平台,完善企业招商、项目建设和运营3个阶段“店小二”服务体系,2021年上半年建成完善线上“电小二”平台。
5.为群众办事生活再增便利。具体包括6个方面内容:一是深化“一网一门一次”改革,从“一网通办”发展到“一网好办”,推进“八办”和“四电”改革以及“区块链”技术应用,“一件事”改革再推出100个高频套餐、20个“主动办”事项,打造标准化政务服务示范区;二是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凡是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一律取消;三是深入推进“三服四化”改革,2021年实现100%社区居民办事不出“15分钟政务服务圈”,2022年底前在商圈、园区、等产业聚集区建设20个标准化“政务服务便利店”;四是完善营商环境投诉反馈机制,实现24小时快速受理,全面实施“好差评”;五是完善营商环境配套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探索城镇教育、就业创业、医疗卫生等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加强充电桩建设、“共享单车”、24小时便利店、“放心早餐”等配套服务体系;六是加强安全生产和监管,加快推出惩罚性赔偿和巨额罚款等制度,实施食品、药品安全放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