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022年秦创原总窗口建设工作计划》

《2022年秦创原总窗口建设工作计划》及重点任务分解表已于3月16日印发,明确了2022年秦创原总窗口建设的总体思路、目标要求和主要任务。现就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编制概况

为统筹谋划秦创原总窗口2022年重点工作,按照新区党工委要求,在全面对照省委省政府《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和市委市政府《西安市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3年)》的基础上,创促中心参照《陕西省“十四五”创新驱动发展规划》《西安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等各项要求,编制形成《2022年秦创原总窗口建设工作计划》(以下简称《总窗口建设计划》),于2月8日经新区秦创原领导小组专题会审议通过。根据会议要求,创促中心对《总窗口建设计划》中各项指标、相关内容进行补充修改,将各项任务分解至各相关单位,先后4轮征求意见并修改完善,最终形成《总窗口建设计划》及重点任务分解表。

二、主要内容

《总窗口建设计划》整体框架分为核心指标12项,重点任务7大类。重点任务按照大力推进“三器”建设、着力引培创新型企业、持续优化创新生态、推动创新资源协同联动、加快科技人才聚集、加快秦创原建设格局形成、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共七个板块进行具体安排。并在每个板块设置1-2项改革创新任务,共17项改革创新任务。

2022年秦创原总窗口的核心指标是:新增科技型企业1000家,其中科技成果转化企业300家、种子项目注册公司240家、其他科技型企业460家(含新引进投资规模5亿元以上的产业链重点项目20个以上);引进各类孵化器及加速器不少于15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0家以上;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200家以上;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120亿元以上;基金总规模突破100亿元;新建新型研发机构20家、创新联合体和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共5个;新增瞪羚企业20家、“专精特新”企业5家;引进培育2-3家以上挂牌上市企业。

《2022年秦创原总窗口建设工作计划》共谋划了七项重点工作:

(一)实施新路径,大力推进“三器”建设

立体联动“孵化器”方面,大力开展“专业孵化器+综合孵化器+创投孵化器”招引,全年引进各类孵化器及加速器不少于15家;建立新区新城协作联动的日常管理机制,开展孵化器日常运营跟踪、信息统计、综合考评及配套支持等工作;推进仪器设备联动共享;在沣东打造立体联动“孵化器”总基地服务中心,实现全省孵化器“一张网”系统数据同步。成果转化“加速器”方面,推动高校新型创新转化平台建设,与西工大等高校共建成果转化输出平台不少于3个,与2-3家大学科技园合作,推进环西部科技创新港经济圈建设;建设专业小试中试基地、概念验证中心10个以上;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常态化开展技术路演、成果对接会等活动,全面推行重大科技攻关“揭榜挂帅”制度,广泛征集关键技术需求100项以上,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30个以上;推动沣西成果转化“加速器”示范区建设。两链融合“促进器”方面,重点布局氢能及储能、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以数控机床为核心的高端装备产业以及面向航空物流产业数字化重构等领域的“强链补链”,推动建设各类创新平台20个,力争国家部委认定1-2个国家级创新中心;推动泾河两链融合“促进器”示范区建设。

(二)建立新机制,着力引培创新型企业

提升春种基金投资与管理能力,面向不少于3所重点高校推广交大科技成果批量授权模式,做好项目风险控制。深度挖掘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深化与交大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合作,与军工院所合作建设专项成果转化平台,拓展项目渠道。引进培育成长型创新企业,加大制造业科技企业招引力度,多途径引进科技中小微企业,依托秦创原重点产业方向,每条产业链引进1-3户“链主”企业;全年新增瞪羚企业20家、“专精特新”企业5家。重点引培上市企业,全年争取引进培育2-3家企业上市挂牌,新增5家企业纳入省市级上市后备企业库。

(三)夯实新服务,持续优化创新生态

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围绕秦创原线上服务全省总入口定位,打造全省秦创原创新驱动(线上)总平台,推动全市科技创新资源数据在总窗口端导入、汇聚、全面展示;提升综合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新引入专业服务机构30家以上,打造不少于5家明星机构、10个明星产品。加强政策支持,实现新增企业申报全覆盖,优化、固化政策兑现流程,建立其他地市项目批量匹配省级政策的征集兑现机制。强化金融支持,引导6家银行上线不少于10项创新金融产品,全年融资规模突破5亿元,促成陕股交秦创原专区挂牌企业不少于30家;深化科技金融服务,打造“金融辅导员”队伍,力争设立秦创原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基金总规模突破100亿元。加大财政税收支持积极协调省、市加快春种基金资金出资,各新城财政部门进一步加大对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财政资金投入。厚植创新文化,积极申办2022年全国双创周主会场活动,举办秦创原创新创业大赛、秦创原创新发展论坛等大型活动。

(四)开拓新合作,推动创新资源协同联动

进一步发挥总窗口的创新引领示范作用,从“三器”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三支队伍”打造等方面形成一套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向全市其他区县及省内其他地市推广复制。深化与国企合作依托秦创原国企创新中心,打造省属国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孵化中心。扩展与高校院所合作,重点推进与交大等高校的重点学院建立合作机制,推进西工大创新改革试点。争取中省市支持,争取在特色领域布局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联合省科技厅力争创建以秦创原总窗口为核心的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推进地市协同,建成落地2个秦创原工作联络站,推进榆林等地市飞地孵化园在总窗口落地建设。探索与省外协同,大力推进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等国家级开发区的联系,建立科技创新合作机制与通道,争取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

(五)提供新保障,加快科技人才聚集

打造“三支队伍”,组建培养一支不少于60人的科技经纪人队伍;打造不少于15支“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新增15支“新双创”队伍。聚集各类创新人才,引进培育国内高层次人才25名以上,海外高层次人才30名以上。优化人才创新环境,加快秦创原人才中心建设,从医疗保健、子女就学、住房保障等方面明确人才奖励支持措施,全年供应人才公寓1000套。

(六)打造新空间,加快秦创原建设格局形成

引领“一总两带”秦创原建设格局,进一步发挥新区在“一总两带”格局中的核心作用,泾河、空港、秦汉新城加强与“秦创原先进制造业示范带”合作共享共建;沣东、沣西新城加强与“秦创原科技创新示范带”合作共享共建。推动科创载体建设,全年新建成投用各类科创载体500万平方米,年内完成创新港二期150万平方米科创载体主体建设。打造秦创原特色产业片区,结合各新城区域优势及产业定位,打造一批围绕重点产业,具有秦创原鲜明特色的重点片区和集中展示区。

(七)探索新内容,加大体制机制创新

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资源管理改革、运营秦创原创新发展公司、探索秦创原法律服务保障、创新工作统筹推进机制等方面进行体制机制创新。此外,从筹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构建秦创原总窗口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争取创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等方面开展17项改革创新专项工作。通过一系列的体制机制与专项工作改革创新,力争在全省形成新的引领示范。


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咨询电话:38066683